诸行

zhū xíng [zhu xing]
繁体 諸行
注音 ㄓㄨ ㄒ一ㄥˊ

词语释义

各种品行。

词语解释

  1. 各种品行。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2. 各个行业。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茶坊》:“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

引证解释

⒈ 各种品行。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躋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⒉ 各个行业。

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茶坊》:“又有一等专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老处,谓之市头。”

诸行的网络释义

诸行

  • 诸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hū xíng,解释为各种品行。
  • 诸行造句

    各种女权运动的宣传使女权思想付诸行动:走出闺门,走向自立。
    任何事情只有去做,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光靠空想而不付诸行动,则梦想始终是梦想,它永远停留在我们无法企及的地方!
    一旦人们能做到这一点,并谨慎选择,付诸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无可限量。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运用知识。光有意志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见诸行动。
    希望见诸行动是博爱,美好见诸行动是善良。乌纳穆诺。
    ‘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
    对于充满万物的和按他的意志支配万物的上帝,由于诸行无常意志不复存在。
    无常关乎空性,通常人们对于无常的错误理解:这个茶杯曾经存在,但它终将不存在。我们应该把诸行无常和佛教另一个法印结合看,另一就是诸法无我。灵山居士。
    事实证明,“和平演变”、“意识形态斗争”、“攻心战”之类,作为西方颠覆我们制度的战略战术,一直在付诸行动。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造句。
    我自是行动主义者,相信跟我有同样构想的人必定为数不少,只是我能付诸行动,而他们什么也没做。
    要是总统不光注意到那些建议而且还能付诸行动的话,那就能证明凯莱赫挑选"逆耳忠言"的眼光没有错了!
    朝鲜人要把收听到的信息付诸行动可能还要很多年时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尽全力推进这个过程。
    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见诸行动的理想,定能把世界开创!
    坚持自已的信念,自信地付诸行动,比起一遇到挫折就放弃的人更具有优势。
    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通过内在地无障碍地感知到万物的空无和透明,他在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磐寂静这不可分割的“三法印”中获得内心的自由。
    许多人总是等到自已有了一种积极的感受,再去忖诸行动,这些人在本末倒置。积极行动会导致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会导致积极的人生心态。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JKA
    四角: 347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 又如:诸问(问辩)

    形容词

    (1)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2)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代词

    (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3)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词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词

    (1) 干果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春秋》

    (3) 姓。如:诸葛(复姓)

    (1)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

    谋诸篆工。

    (3) 又

    匣而埋诸土。

    (4)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词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various, all, thes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