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班直

zhū bān zhí [ zhu ban zhi]
繁体 諸班直
注音 ㄓㄨ ㄅㄢ ㄓˊ

词语释义

1.宋代皇帝的贴身禁卫军。

词语解释

  1. 宋 代皇帝的贴身禁卫军。

    《宋史·兵志一》:“禁兵者,天子之衞兵也,殿前、侍衞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禁军中又选出勇壮,作护卫皇帝的亲军,称‘诸班直’,地位在一般禁军之上。”

引证解释

⒈ 宋代皇帝的贴身禁卫军。

《宋史·兵志一》:“禁兵者,天子之衞兵也,殿前、侍衞二司总之。其最亲近扈从者,号诸班直。”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禁军中又选出勇壮,作护卫皇帝的亲军,称‘诸班直’,地位在一般禁军之上。”

诸班直的网络释义

诸班直

  • 诸班直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 zhū bān zhí,是指宋代皇帝的贴身禁卫军。
  •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JKA
    四角: 347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 又如:诸问(问辩)

    形容词

    (1)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2)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代词

    (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3)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词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词

    (1) 干果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春秋》

    (3) 姓。如:诸葛(复姓)

    (1)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

    谋诸篆工。

    (3) 又

    匣而埋诸土。

    (4)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词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various, all, thes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bān [ban]
    部首: 436
    笔画: 10
    五笔: GY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GILG
    四角: 11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玨,从刀。金文,中间是刀,左右是玉。象用刀割玉。本义:分割玉)

    (2) 分瑞玉。瑞玉是古代玉质的信物,中分为二,各执其一以为信

    班,分瑞玉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3) 又如:班瑞(颁还瑞玉;颁赐祥瑞)

    (4) 分开;离群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5) 又如:班马

    (6) 赏赐;分给

    晋侯执 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

    (7) 又如:班扬符赏(颁布相应的赏赐);班授(颁发授予);班散(分给);班赐(颁赐;分赏)

    (8) 分布;铺开

    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9) 又如:班卖(摊开出卖);班荆

    (10) 颁布。后作“颁”

    周公…制礼乐,班度量,而下大服。——《汉书·翟方进传》

    (11) 又如:班政(颁布政令);班论(颁布);班布(犹公布)

    (12) 返回

    请班师。——《左传·襄公十年》。注:“还也。”

    (13) 又如:班军(回师,撤军);班旋(犹班师)

    (14) 排列

    班位于天下。——《韩非子·存韩》

    名词

    (1) 职位等次,位次;等级

    班在九人。——《左传·文公六年》。注:“位也。”

    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隋书·百官志》

    (2) 又如:班秩(官员的品级);班禄(班位和俸禄);班资(官阶和资格)

    (3) 序列;排列等级

    班,次也。——《小尔雅》

    班,列也。——《方言三》

    班,序也。——《广雅》

    (4) 又如:按部就班;班次(补授或提升官职的先后次序);班列(按班排列)

    (5) 引申朝班。指朝庭上臣下所站的队列

    班朝治军。——《礼记·曲礼》

    使鲁为其班。——《左传·桓公六年》

    (6) 又如:班部(大臣在朝见时按次序排成的行列);班台(古代以司马、司空、司徒为三台,故以泛称朝官之前列显要者)

    (7) 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 。也指旧时对剧团的称呼。如:班首(班头;为首的);班本(指戏文本);戏班;文班;武班

    (8) 按时在教员指导之下学习同一学科、听教员讲授或进行有指导的讨论或演习的一群学生的组织 。如:西班牙语班

    (9) 现行军队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如:三连六班冲上去!

    (10) 一天之内按工作时间划分的段落 。如:三班倒;上夜班

    (11) 指妓院 。如:班子(方言。指妓院)

    (12) 姓

    形容词

    (1) 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

    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屈原《离骚》

    有妇人出于室者,发班白,衣缁布之衣。——《晏子春秋·外篇》

    班白者不徒行。——《韩非子·外储说左》

    (2) 又如:班衣戏彩(《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言年已古稀的老莱子,身穿花衣,手持玩具,作儿童状以取悦双亲);班驳(杂色,色彩斑斓)

    (3) 定时开行的 。如:班机;班车

    量词

    (1) 用于人群

    忙出来吩咐雇了两班脚子。——《儒林外史》

    (2) 又如:一班人马

    (3) 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 。如:头班船;二班车

    英文翻译

    class, group, grade; squad; job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n1 [陆丰腔] ban1 [梅县腔] ban1 [沙头角腔] ban1 [东莞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海陆丰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還刪開平聲開口二等panpran/pean
    zhí [zhi]
    部首: 512
    笔画: 8
    五笔: FH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BMM
    四角: 401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副词

    (1) 径直,一直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动词

    (1) 伸直;挺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名词

    (1) 价值;代价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1) 即使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介词

    当…时候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英文翻译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沙头角腔] cit8 [东莞腔] tsik8 [海陆丰腔] chit8 [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宝安腔] c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除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drik/diokɖʰ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