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君

zhū jūn [ zhu jun]
繁体 諸君
注音 ㄓㄨ ㄐㄨㄣ
词性 代词

词语释义

诸君 zhūjūn

(1) 各位

诸君!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ladies and gentlemen

(2) 又

诸君无意则已。

词语解释

  1. 指年老者。

    《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於诸君吾子,则必嚣号。” 尹知章 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 都 ”,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 郭沫若 等集校:“ 张佩纶 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復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筴加价则有復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 敬辞。犹诸位。

    《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明 高启 《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忽忆诸君隔河水,持被就宿聆高谈。” 陈望道 《<文心>序》:“这部好书是 丏尊 和 圣陶 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

  3. 各个国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至自晋晋侯使士匄来聘杞伯来朝邾子来朝筑郎囿》:“无囿犹可,无民何为?而 鲁 之诸君不悟也,哀哉!”

引证解释

⒈ 指年老者。

《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於诸君吾子,则必嚣号。”
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
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 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 《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復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筴加价则有復除者亦无不食盐。 《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⒉ 敬辞。犹诸位。

《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明高启《中秋玩月张校理宅得南字》诗:“忽忆诸君隔河水,持被就宿聆高谈。”
陈望道《<文心>序》:“这部好书是丏尊和圣陶两位先生特为中学生诸君运用他们多年教导中学国文的经验写成的。”

⒊ 各个国君。

明刘基《春秋明经·公至自晋晋侯使士匄来聘杞伯来朝邾子来朝筑郎囿》:“无囿犹可,无民何为?而鲁之诸君不悟也,哀哉!”

诸君的国语词典

各位。

诸君的网络释义

诸君 (名词)

  • 诸君,汉语词汇。
  • 拼音是zhūjūn,
  • 释义:1、指年老者。2.敬辞。犹诸位。3.各个国君。
  • 诸君造句

    吾且为诸君尝之。诸君但作壁上观。酒以待吾归!
    此论当否?笔者在此不加评论,读者诸君自可思之。
    火红青春似骄阳,冉冉升起在东方,后起诸君多努力,莫言落寞与感伤,人生征途新起点,永不放弃斗志昂,待到两鬓斑白时,再忆激情和梦想。青年节快乐!
    诸君携母校殷殷之望,方才云程发轫,万里可期。
    千年之后,道家术法已十不存一,勘测天机之术更是绝迹,今日吾君房便送诸君一天机,望后人处世谨而慎之。
    予既乐朱、吴两公之愿为倡始,而尤喜诸君之相与有成,因举绅栋暨各捐姓氏,谕令勒诸贞珉,永垂不朽,不特为当时幸,并可为后世劝也。
    欢迎国内外客户,来电来样选购、订做。恭请诸君,光临惠顾,不胜感激。
    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猪澡于泥,呼喝有声,群兽恐污溅而远之。猪慨然曰:“惜乎诸君,我固方正端严,亦无须回避若是,余失慈亲之乐矣!”,鸭见怜曰:“君之误解恐不自今日始矣!”。
    卓初入朝,二君劝用善士,故卓相从,而诸君到官,举兵相图,此二君卖卓,卓何用相负。
    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诸君嘱文,余愧谫陋,不获辞,据实序之,聊以当传盛彰美之意焉云尔。
    好了,诸君,夺取淞沪战场之主动权才是关键,作为帝国之军人,不是过多的去指责同僚,而是应该携手同进,给予国民政府以膺惩。
    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
    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
    来了兴致,写了几首诗,与诸君共勉。
    此余之所以常抱深忧,而敢于草此卑见,幸诸君谅之。
    因此,“我希望诸君切切实实研究社会实际问题底解决方法,勿藏在空空的什么主义什么理想里面当造逋逃薮安乐窝。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
    我为诸君铸铁马,愿君驱驰走天下!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JKA
    四角: 347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 又如:诸问(问辩)

    形容词

    (1)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2)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代词

    (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3)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词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词

    (1) 干果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春秋》

    (3) 姓。如:诸葛(复姓)

    (1)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

    谋诸篆工。

    (3) 又

    匣而埋诸土。

    (4)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词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various, all, thes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jūn [ju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VT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KR
    四角: 176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动词

    (1) 主宰、统治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英文翻译

    sovereign, monarch, ruler, chief, pr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 客家话:[陆丰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宝安腔] gi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云平聲合口三等kĭuənkyon/kiun

    诸君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