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严

zhū yán [ zhu yan]
繁体 諸嚴
注音 ㄓㄨ 一ㄢˊ

词语释义

1.祭星的神祠。

词语解释

  1. 祭星的神祠。

    《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引证解释

⒈ 祭星的神祠。

《史记·封禅书》:“而雍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雨师、四海、九臣、十四臣、诸布、诸严、诸逑之属,百有餘庙。”

诸严的网络释义

诸严

  • 诸严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ū yán,指祭星的神祠。
  •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JKA
    四角: 3476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2) 又如:诸问(问辩)

    形容词

    (1)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2)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 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诸君子之后。(诸君子,指谭嗣同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率诸少年。——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诸余(诸般;种种);编辑部诸先生;诸恶(各种恶行);诸种(各种;各个种族);诸众(众多);诸相(佛教指一切事物外观的形态)

    代词

    (1) 代人,代事,代物,相当于“之”

    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与诸乎?——《左传·僖公十三年》

    诸人不知,瞒不得你。——《西厢记》

    (2) 又如:诸处(别处);诸人(别人);诸方(别的地方)

    (3) 作定语,相当于“其”

    无效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盟诸大夫!——《史记·楚世家》

    助词

    表示语气,相当于“啊”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诗·邶风·日月》

    名词

    (1) 干果

    桃诸,藏桃也。诸,储也。藏以为储,待给冬月用之也。——《释名》

    (2) 古地名 。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省诸城县西南

    城诸及 防。——《春秋》

    (3) 姓。如:诸葛(复姓)

    (1) “之于”的合音

    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穆公访诸 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谋诸漆工,作断纹焉。(诸:之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又

    谋诸篆工。

    (3) 又

    匣而埋诸土。

    (4) 又

    献诸朝。

    献诸抚军。——《聊斋志异·促织》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之乎”的合音

    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

    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子闻诸?——《左传》

    介词

    相当于“于”

    宋人资章甫适诸 越。——《庄子·逍遥游》

    英文翻译

    various, all, thes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yán [yan]
    部首: 105
    笔画: 7
    五笔: GOD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TCH
    四角: 102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同本义

    事严,虞不敢请。——《孟子·公孙丑下》

    (2) 又如:严急(犹危急;紧急);严行(急行);严鼓(急鼓,急促的鼓声)

    (3) 严厉;严肃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性严毅。——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严紧(严厉);严查(严格检查);严假(期限严格的假期);严戢(谓严格管理);严讥(严格查问);严谴(严厉谴责);严辞(严厉的言辞);严罚(严厉处罚);严察(严厉苛察);严禁(严厉的禁令);严愎(严厉而刚愎);严参(严厉弹劾);严处(严厉处罚);严敏(严厉果断);严重(严肃而持重);严介(严肃耿介);严色(严肃的神色);严直(严肃正直);严威(严肃而威重);严庄(严肃庄重);严远(严肃而使人敬畏);严悫(严肃而诚实);严谕(严肃告谕);严凝(严肃凝重);严懔(严肃而使人畏惧)

    (5) 紧密

    《春秋》谨严,左氏浮夸。—— 唐· 韩愈《进学解》

    驰而不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防伺甚严。——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6) 又如:严严实实(形容严密);严秘(犹严密,秘密);严捕(严密搜捕);严幄(严密的帷幄);严备(严密戒备);严设(谓严密设防);严紧(严密);严确(犹严谨,严密);严严(紧密严实貌);严警(严密警戒)

    (7) 厚 。如:严冰(厚冰);严云(浓云)

    (8) 猛烈,严酷

    董之以严刑。——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风雪严寒。——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名词

    (1) 威严、威信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2) 又如:严毅(威严刚毅);严惮(慑服);严翼(威严敬慎);严驵(威严傲慢);严耸(威严傲岸)

    (3) 对父亲的尊称 。如:严待(母丧父在);家严;先严;严命(对君父、长上之命的敬称)

    (4) 警戒

    严,戒也。昏鼓曰夜严,捶一鼓为一严,二鼓为二严,三鼓为三严…——《正字通》

    (5) 姓

    动词

    (1) 畏惧

    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子》

    (2) 又如:严惮(畏惧;害怕)

    (3) 整饬;整备 。如:严塞(整备要塞);严驾(整备车马)

    (4) 尊敬,尊重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严父(尊敬父亲);严敬(尊敬;敬重)

    (6) 通“瞰”( kàn)。远望

    内严一家而三不归。——《管子·轻重丁》。丁士涵云:“严乃瞰之借字。”

    英文翻译

    strict, rigorous, rigid; 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