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愿

qǐng yuàn [ qing yuan]
繁体 請願
注音 ㄑ一ㄥˇ ㄩ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请愿 qǐngyuàn

(1) 人民向国家机关或官员提出意见或有所请求

向立法机关请愿
present a petition;demand at public demonstration

(2) 求神祈福

ask the gods

词语解释

  1. 采取集体行动要求政府或主管当局满足某些愿望,或改革某种政策措施。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报上有一则新闻,大意是学生要到执政府去请愿。” 巴金 《家》八:“我们这回请愿一定要得个结果!我们不要上当。”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战俘的母亲和妻子已经在 伦敦 集会,他们向下院请愿。”

引证解释

⒈ 采取集体行动要求政府或主管当局满足某些愿望,或改革某种政策措施。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九)》:“报上有一则新闻,大意是学生要到执政府去请愿。”
巴金《家》八:“我们这回请愿一定要得个结果!我们不要上当。”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六章:“战俘的母亲和妻子已经在伦敦集会,他们向下院请愿。”

请愿的国语词典

人民对国家政策、公共利害或其权益的维护,向民意机关或主管官署提出主张,称为「请愿」。

请愿的网络释义

请愿

  • 请愿(qǐng yuàn)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人民向国家机关或官员提出意见。
  • 请愿造句

    “中国人似未知生命之重。故不知如何善舍其生命,而又随时随地被夺其生命而无所爱惜。”这回的数十青年以有用可贵的生命不自主地被毁于无聊的请愿里,这是我所觉得太可惜的事。
    他发现一切都原封不动的在那儿,那封告密信,判决书,莫雷尔的请愿书,维尔福先生的按语。
    游行请愿是抗生素,不可滥用,滥用则炎菌麻木,疗效难彰,组织群众运动者不可不防患。至于写外文文章批评中国事务,只要论据充足,自成境界,我看不出会有什么失当之处。写者不可自大,读者无须自卑。
    在省政府门前静坐请愿的一伙人是一些乌合之众。
    请愿书中写道如果司徒维桑特拒绝投降,结果将会是“可怕的,可怖的和残垣断壁和大约一万五千条无辜的生命的结束”。
    “云南各农场知青联席会议”要求立即组成请愿团北上。
    这个团体打算把这份请愿书呈递给议会。
    一些最强烈的反对来自佛教徒。首尔曹溪寺的僧侣们向政府请愿,要求暂时不要使用新系统。
    请愿主张,法律的不阴不阳根本上是一个执照为允许警察拘捕任何人批评政府,的恶习不管他们的意向。
    政启也刻意保持着良好的姿态,一面对请愿代表优礼相待,耐心安抚,并颁下上谕赞赏代表们“具见爱国热忱,朝廷深为嘉悦”。
    例如,当匿名的关于国家管理机关的请愿或投诉被提交后,国家安全部和公共安全部会努力确定其作者,然后对其进行调查或惩罚。
    联署一份法案仅仅表示对它的支持;而在一份“表决请愿书”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则会被视作挑战党派领袖的权威。
    一旦你的请愿被发表出来,设置好账户,因为在你请愿活动上的每一个签名都将为你赢得一便士。
    大家在致县委会的请愿书上签了名,要求在我们村里办一所新学校。
    伯纳德提议把请愿书存档。我还不敢肯定存档是不是解决办法。我叫他去粉碎这个东西。“伯纳德,”我说,“我们必须确保没人可以再找到它。”,“要这样的话,”伯纳德回答,“我想还是存档最好。”。乔纳森·林恩。
    请愿书应该简短扼要。
    如果吉姆做到了,他和请愿书的签名者将要求联邦政府整治国内彩票市场确保全国的摇奖程序一致性和公平性。
    这个课题过去两个星期受到密切关注,不少公众投函到报章或者在网上论坛发表意见,还有人通过网上签名请愿表达看法。
    他访贫问苦、接受请愿,他至少去亲自调查乡村地区选民的处境。
    高桥向野田递交了希望早日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请愿书。

    汉字详情

    qǐng [qing]
    部首: 226
    笔画: 10
    五笔: YGEG
    五行:
    吉凶:
    仓颉: IVQMB
    四角: 35727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词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 。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 。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 。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ask, request; invite; p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2

    宋本广韵

    yuàn [yuan]
    部首: 440
    笔画: 14
    五笔: DRI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FP
    四角: 7123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 xié),原声。古时“愿、願”各有本义。“愿”义为谨慎,“願”义为“大头”) 谨慎;老实,质朴

    愿,谨也。——《说文》

    思厚不爽曰愿。——《周书·谥法》

    无利于上谓之愿。——《韩非子·诡使》

    愿而恭。——《书·皋谟》。郑注:“谓容貌恭正。”

    则莫能以愿中。——《考工记·弓人》

    上愿纠暴。——《周礼·大司寇》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愿恭(恭谨);愿款(诚挚);愿法(执法恭谨);愿敏(朴实敏悟);愿婉(朴实恭顺);愿懿(朴实诚实);愿民(朴实善良之民)

    名词

    (1) 大头

    願,大头也。从頁,原声。宋公孙願绎字 硕父。——《说文》

    (2) 假借为“愿”。愿心,旧时祈祷神佛所许下的酬谢

    言願以为质。——《大戴礼记·官人》

    众僧祝愿。——《晋书》

    (3) 又如:愿力(佛家语。指誓愿的力量);愿行(佛家语。誓愿与修行);愿谓(向神佛祈求并说出自己的意愿)

    (4) 心愿;愿望

    果不如先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乖恳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动词

    (1) 情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

    (2) 又如:愿蠲顶踵(愿意舍身);心甘情愿;愿与人民共患难

    (3) 希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孝成王使 括…为将, 括母…愿勿遣。(愿勿遣,希望不要派遣赵括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愿以闻于官。(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闻,使上级听见,报告上级。)——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愿你快乐;愿那位最好的人取胜

    (5) 仰慕

    名声日闻,天下愿。——《荀子·王制》

    英文翻译

    sincere, honest, virtuo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6
    ◎ 客家话:[梅县腔] ngian5 [海陆丰腔] ngien5 ngien6 [客英字典] ngien5 [台湾四县腔] ngien5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4 [陆丰腔] gnian6 [东莞腔] ngen3
    ◎ 潮州话:nguang6 (ngũang) 「潮州」nguêng6 (ngũeng 旧时:ngũe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五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怨元合去聲合口三等ŋĭwɐnngyanh/ngv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