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咒

sòng zhòu [ song zhou]
繁体 誦咒
注音 ㄙㄨㄥˋ ㄓㄡˋ

词语释义

1.亦作"诵咒"。 2.念咒语。 3.诵经﹐念经。

词语解释

  1. 亦作“ 诵呪 ”。念咒语。

    《关尹子·七釜》:“有诵咒者,有事神者。”《宋史·礼志五》:“人持柳枝霑水散洒,昼夜环绕,诵呪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归去!’雨足。”

  2. 诵经,念经。

    唐 李白 《僧伽歌》:“问言诵咒几千徧,口道 恒河 沙復沙。”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刻阴骘文得中式》:“﹝ 金见星 ﹞生平崇奉阴隲文,晨起盥漱毕即庄诵一过,如释氏诵咒者然。”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修行,自诵咒以至供养、设坛等种种仪式都有一定规范,不得任意妄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诵呪”。

⒉ 念咒语。

《关尹子·七釜》:“有诵咒者,有事神者。”
《宋史·礼志五》:“人持柳枝霑水散洒,昼夜环绕,诵呪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归去!’雨足。”

⒊ 诵经,念经。

唐李白《僧伽歌》:“问言诵咒几千徧,口道恒河沙復沙。”
清沉曰霖《晋人麈·刻阴骘文得中式》:“﹝金见星﹞生平崇奉阴隲文,晨起盥漱毕即庄诵一过,如释氏诵咒者然。”
范文澜《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密教修行,自诵咒以至供养、设坛等种种仪式都有一定规范,不得任意妄为。”

诵咒的网络释义

诵咒

  • 诵咒sòng zhòu ,念咒语,出处《关尹子·七釜》
  • 汉字详情

    sòng [song]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CE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NIB
    四角: 37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甬( 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2) 同本义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4) 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唐· 韩佥《答陈生书》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孟子·公孙丑下》

    (5) 通“颂”。颂扬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秦《泰山刻石》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后汉书·何敞传》

    垂流亿载,世世叹诵。——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6) 又如: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7) 通“讼”。公开

    平阳侯驰语太尉 周勃, 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汉书·高后纪》

    (8) 又如:诵言(公然言说)

    (9) 以婉言、隐语讽谏 。如: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名词

    诗篇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英文翻译

    recite, chant, repeat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宋本广韵

    zhòu [zho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KKMB
    五行:
    仓颉: RRHN
    四角: 662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2) 同本义

    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后汉书·谅辅传》

    尸呪齐戒。——《淮南子·说山》

    崇替在人,咒何预焉?——《文心雕龙》

    (3) 又如:咒延(祝祷延年益寿);咒祝(祝祷祈福);咒愿(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4) 诅咒,乞求神灵降祸

    忳咒曰:“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后汉书·王忳》

    (5) 又如:他没完没了地咒骂;咒念(诅咒;咒骂);咒詈(咒骂);咒罚(诅咒惩罚)

    名词

    (1) 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

    符水咒说以疗病。——《后汉书》

    (2) 又如:咒水(迷信认为饮后可驱灾治病的仙水);咒诀(旧时僧、道、方士等行法所念的咒文口诀)

    (3) 梵语陀罗尼,意译为咒,又曰真言,被认为具有魔力的一个词或一组词

    此非是经,乃是一卷揭斋之咒。——《西游记》

    英文翻译

    curse, damn, incan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za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u5 [宝安腔] zu5 ziu5 [梅县腔] zhu5 zhiu5 [客语拼音字汇] zu4 [客英字典] zhiu5 [东莞腔] ziu5 [台湾四县腔] zu5 [陆丰腔] zh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職救去聲開口三等cjuh/tj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