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誨人不倦
注音 ㄏㄨㄟˋ ㄖㄣˊ ㄅㄨˋ ㄐㄨㄢ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诲人不倦 huìrén-bùjuàn

(1) 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be tireless in teaching;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成语辨析

诲;不能写作“悔”或“侮”;倦;不能写作“卷”。

成语用法

诲人不倦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引证解释

⒈ 教诲别人有耐心,不厌烦。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邢昺疏:“教诲於人,不有倦息。”
《北史·高允传》:“兴寿称共允接事三年,不尝见其忿色。恂恂善诱,诲人不倦,昼夜手常执书,吟咏寻览。”
《红楼梦》第四八回:“黛玉笑道:‘圣人説: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説的理!’”
亦作“诲人不惓”。 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卓哉先生,遗荣崇实,开拓新流,恢弘文术,诲人不惓,惟精惟一。”

诲人不倦的国语词典

耐心教导人而不知倦怠。《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幸亏那瞿先生诲人不倦,当下就把那住家野鸡的始末根原,详详细细的演说了半天。」也作「诲而不倦」。

诲人不倦的网络释义

诲人不倦

  • 诲人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uì rén bù juàn,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 诲人不倦的翻译

    日语: 人を教え導いてうまない
    俄语: учнть других неутомимо

    诲人不倦造句

    我们不会忘记整洁的校舍,友爱的同学和诲人不倦的老师们。
    他们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感动。
    对自己,就该学而不厌;对别人,应该诲人不倦。
    孔夫子是一个诲人不倦的教育家。
    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班主任老师给我辅导功课,总是不厌其烦,诲人不倦,使我很受感动。
    这位老师师德高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虚怀若谷。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寻求个人成长同时也诲人不倦。
    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好为人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诲人不倦,乐此不疲地讲解回答。
    陈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令人敬佩。
    王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家长对他十分敬重。
    学而不厌是我人生的乐趣,诲人不倦是我事业的追求。
    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汉字详情

    huì [hui]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TX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OWY
    四角: 3875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2) 同本义

    诲,说教也。——《说文》

    慢藏诲盗,野容诲淫。——《易·系辞》

    胥教诲。——《书·无逸》

    诲尔序爵。——《诗·大雅·桑柔》

    夫子诲之髽。——《礼记·檀弓》

    使师曹诲之琴。——《左传·襄公十四年》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 又如:诲示(教导,晓示);诲诱(教导循诱);诲谕(教诲晓喻);诲翰(诲函。对对方书信的敬称)

    (4) 明示,诱使 。如:诲淫(诱人干坏事,引诱别人产生淫欲);诲盗(引诱人行窃);诲奸导淫(引诱别人做奸恶淫荡的坏事)

    名词

    教导的话

    朝夕纳诲,以辅台德。——《书·说命上》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ncourage, urge

    方言集汇

    ◎ 粤语:fui3

    宋本广韵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juàn [juan]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UDB
    五行:
    仓颉: OFQU
    四角: 29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卷声。本义:疲倦,劳累)

    (2) 同本义

    倦,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集注

    倦狭路之迫隘。——潘岳《西征赋》

    不继之以倦。——《礼记·表记》

    居之无倦。——《论语》

    士卒罢倦。——《汉书·严助传》

    文倦于事。——《战国策·齐策四》

    劳苦倦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鸟倦飞而知还。——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相公倦。——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困倦(疲乏想睡);倦程(倦于旅程);倦飞(疲于飞行。以鸟自比,比喻归隐);倦怯(倦怠而没心绪);倦惫(疲倦困惫);倦闷(疲倦烦闷);倦劳(疲倦劳累)

    (4) 懈怠,厌烦,厌倦

    诲人不倦。——《论语》

    则徧而不倦。——《国语·晋语》。注:“懈也。”

    (5) 又如:闷倦(烦闷厌倦);倦游(厌于游宦而想辞官);倦笔(不经心的手笔);倦世(厌倦于俗世的生活)

    动词

    (1) 蹲坐,双臂贴近身体弯下腰去,或蜷腿并用臀部贴近地面。通“踞”

    方倦龟壳而食蛤梨。——《淮南子》

    (2) 衰减

    居贫苦而志不倦。——《论衡》

    英文翻译

    be tired of, weary

    方言集汇

    ◎ 粤语:gyu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en5 (kioi5) gien3 [梅县腔] kian3 [东莞腔] ken5 [客语拼音字汇] kian4 [陆丰腔] kian6 [客英字典] ken3 kien5 [海陆丰腔] kien5 (kioi5) gien3 [宝安腔] k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卷仙B合去聲合口三等仙Bgyenh/gwenngʰĭwɛn

    诲人不倦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