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胁
词语释义
诱胁
(1) 引诱、恐吓
词语解释
亦作“ 诱脇 ”。诱骗胁迫。
唐 韩愈 《华山女》诗:“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今 智高 据 邕州 ,财力富强,必诱胁诸蛮,再图进取。” 明 王直 《诸葛武侯祠记》:“ 建安 以来, 曹氏 最为雄盛,逞其诈力,以诱脇天下,豪杰之士,莫不折而服之。” 毛泽东 《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日本 将发起东方 慕尼黑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 中国 订立城下之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诱脇”。诱骗胁迫。
引唐韩愈《华山女》诗:“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三:“今智高据邕州,财力富强,必诱胁诸蛮,再图进取。”
明王直《诸葛武侯祠记》:“建安以来, 曹氏最为雄盛,逞其诈力,以诱脇天下,豪杰之士,莫不折而服之。”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日本将发起东方慕尼黑,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城下之盟。”
诱胁的国语词典
以利诱或胁迫的手段逼人就范。
诱胁的网络释义
诱胁
诱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秀声。字本作“羑”,从厶(
),从羑( )。厶,同“私”。羑,诱导。本义:教导;引导;劝导)(2) 同本义
诱,引也。——《广韵》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3) 如:诱动(劝诱打动);诱训(诱导教诲);诱进(诱导进取)
(4) 引诱
无诱于势利。——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诱兵(战争时诈败以引诱敌人中计的士兵或引诱敌兵);诱敌(诱引敌人进入埋伏的地方)
(6) 向导,引路
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楚辞·招魂》
(7) 又如:诱接(招引接纳;诱纳);诱协(利诱协迫)
(8) 欺狂,诱骗
彼美郦生,既为交亲,诱袭军印,岂无他人。—— 唐· 吕温《繇鹿赋》
(9) 又如:诱略(诱骗,掠夺);诱狎(诱奸);诱哄(诱惑哄骗);诱巧(以狡猾手段欺骗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月),劦(
)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2) 同本义
胁,两膀也。——《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
两胁里急。——《素问·至真要大论》
兵尚胁盾。——《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
脊胁肺肩在上。——《仪礼》
右胁夹大铁椎。——明· 魏禧《大铁椎传》
越天都之胁。——《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胁胑(由腋下到腰以上的部位);胁窝里(比喻两侧);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胁骨(肋骨);胁衣(女人的内衣。或称“袜”);胁肢(胁和臂之间的部位);胁盾(盾的或称)
(4) 肋骨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骈胁,合干也。”
(5) 旁边,边侧
旁著岸胁,去地二百余丈,民俗名曰石鼓。——《汉书》
(6) 又如:胁士(佛教语。侍立在佛两旁的菩萨)
动词
(1) 挟持
是谓胁君。——《礼记·礼运》
乃胁栾中行。——《国语·晋语》。注:“劫也。”
(2) 又如:裹胁(用胁迫手段使人跟从);胁君(胁持国君;被胁持的国君);胁权(挟权。假用君上权名胁迫别人)
(3) 威逼,用威力促使
公欲从之。众从者胁公,不得归。——《左传·庄公八年》
使使胁求君主。——《汉书·常惠传》。注:“谓以威迫之也。”
淫而相胁。——《淮南子·本经》
武终不可胁。—— 明· 魏禧《大铁椎传》
胁服夺其官。——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胁污(被胁迫而致玷污);胁劫(威胁而劫持之);胁和(迫使讲和);胁服(迫使服从);胁降(迫使降服;被迫投降)
(5) 通“翕”(
)。收缩 ?易系坤动,动静辟胁,万物生焉。——《汉书·王莽传中》
(6) 又如:胁肩(耸起肩膀,故示敬畏);胁肩低眉(胁肩低首。缩肩低头。形容故作恭敬畏惧的样子);胁肩累足(缩紧肩膀,不敢立正。形容极为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