诰箓

gào lù [ gao lu]
繁体 誥籙
注音 ㄍㄠˋ ㄌㄨˋ

词语释义

1.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词语解释

  1. 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明 苏志乾 《岱山赋》:“搜河图赤符之纬讖,讨玉牒石检之玄踪,觅金泥银绳之誥籙,演嶧亭云甫之登封。” 清 曹寅 《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六:“九天誥籙无甄别,的是真仙不读书。”

引证解释

⒈ 天帝的诏诰和符箓。

明苏志乾《岱山赋》:“搜河图赤符之纬讖,讨玉牒石检之玄踪,觅金泥银绳之誥籙,演嶧亭云甫之登封。”
清曹寅《游仙诗三十韵和汪萝山》之六:“九天誥籙无甄别,的是真仙不读书。”

汉字详情

gào [gao]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TFK
五行:
吉凶:
仓颉: IVHGR
四角: 34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告声。本义:告诉)

(2) 同本义,上告下曰诰

诰,告也。——《说文》。段注:“以言告人,古用此字,今则用告字。以此诰为上告下之字。”

按,上告下之义,古用诰,秦复造诏安当之。——《说文通训定声》

伊尹申诰于王。——《书·太甲下》

后以施命诰四方。——《易·姤》

告上曰告,发下曰诰。——《列子·杨朱》注

雅告奥义。——《书·序》

诰誓不及五帝。——《荀子·大略》。注:“诰誓以言辞相诫约也。”

至秦又造诏字以当之。——《书·大诰》释文

(3) 又如:诰命夫人(特指受封赠的夫人);诰授(以诰命授与);诰文(帝王的祷告文字)

(4) 告诫;劝勉

近臣谏,远臣谤,舆人诵,以自诰也。——《国语·楚语上》

(5) 又如:诰毖(告诫);诰教(告诫教育)

名词

(1) 告诫之文。帝王任命或封赠的文书 。古者上下有诰,秦废古制称制、诏。唐称制不称诰。宋始以诰命庶官,凡追赠大臣、贬谪有罪、赠封其祖父妻室,不宜于廷者,皆用诰,通谓之制

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诰命,六品至九品,皆授以敕命。——《清会典事例》

(2) 又如:诰敕(旧制官吏受封的文书);诰券(皇帝任命和封赠的文书);诰策(诰令策书);诰章(诏令)

颁诰

诰令

英文翻译

inform, notify, admonish, ord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u3
◎ 潮州话:gau3

宋本广韵

[lu]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VIU
仓颉: HNME
四角: 88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帝王自称其受命于天的神秘文书

高祖膺箫受图,顺天行诛。——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箓图(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3) 簿籍

隋政不纲,天下摇乱,公姓名已著谣箓。——《新唐书·许世绪传》

(4) 道教的秘文 。如:符箓;箓练(谓修练道法);箓籍(指道教的秘文与仙人的名籍)

英文翻译

book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盧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lukl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