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灭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诬蔑。
《天雨花》第十三回:“ 红云 暗里良心现:好个妖嬈 魏贱人 !我把 秀贞 来诬灭,他今又害 左仪贞 。”
引证解释
⒈ 犹诬蔑。
引《天雨花》第十三回:“红云暗里良心现:好个妖嬈魏贱人 !我把秀贞来诬灭,他今又害左仪贞。”
诬灭的网络释义
诬灭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欺骗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诬禄(假冒有功而受禄)
(3) 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害人
诬善之人,其辞游。——《易·系辞》
诬守纳己赇。——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诬去贤使君。
诬太守者。
(4) 又如:诬扳(犯罪的人诬告攀扯他人);诬罪(诬陷使人入罪);诬系(捏造事实,使人获罪);诬良为盗;诬言(诬罔之言。虚伪骗人的言辞);诬罔(诬蔑冤枉);诬诋(捏造事实以诋毁人);诬善(诬陷,欺骗善良)
(5) 抹杀
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隋· 王度《古镜记》
(6) 冤屈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威(
)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本义:消灭;灭亡)(2) 同本义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 魏。——《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4) 消失,隐没
何(荷)校(木枷)灭耳。——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5)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6) 熄灭
火不灭。——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8) 淹没
过涉灭顶。——《易·大过》
(9) 涂抹改动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mig8(mîk) [揭阳]mêg8 [潮阳]mia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