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翦

zhū jiǎn [ zhu jian]
繁体 誅翦

词语释义

亦作“诛剪”。亦作“诛揃”。

亦作:诛剪诛揃

词语解释

  1. 亦作“ 诛剪 ”。亦作“ 诛揃 ”。剪除。

    《后汉书·窦武传》:“ 武 既辅朝政,常有诛翦宦官之意。”《魏书·刘骏传》:“不任枉酷,即加诛揃。”《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平王 无道,乃用贼臣之言,囚禁父身,拟将诛剪。” 清 唐孙华 《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檮杌宜诛翦,騸马禁腾驤。”

引证解释

亦作“诛剪 ”。亦作“诛揃 ”。剪除。

《后汉书·窦武传》:“ 武既辅朝政,常有诛翦宦官之意。”《魏书·刘骏传》:“不任枉酷,即加诛揃。”《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平王无道,乃用贼臣之言,囚禁父身,拟将诛剪。” 清唐孙华《闻毁明逆阉魏忠贤墓》诗:“檮杌宜诛翦,騸马禁腾驤。”

诛翦的网络释义

诛翦

  • 诛翦,亦作“ 诛剪 ”,亦作“ 诛揃 ”。拼音是zhū jiǎ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剪除。
  •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RIY
    五行:
    仓颉: IVHJD
    四角: 357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3)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4) 杀戮。夺去生命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5) 又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7) 治罪,惩罚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8) 又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9) 又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10)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11) 要求;索取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13) 讨伐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14)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5) 铲除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16)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7) 记述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

    英文翻译

    execute, kill, put to death; pu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jiǎn [jian]
    部首: 626
    笔画: 15
    五笔: UEJ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BNM
    四角: 80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 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2) 姓。

    动词

    (1)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后常指夜谈)

    (3)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4)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得伸展);翦棘(斩除荆棘)

    (5) 歼灭 。如:剪除(消灭);剪翕(剪灭)

    (6) 削减

    毋是翦弃。——《左传·襄公十四年》。注:“削也。”

    卫人翦 夏戊。——《左传·哀公十一年》。注:“削其爵邑也。”

    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翦,削也。”

    (7) 又如:翦抑(削弱;压制);翦弱(削弱)

    英文翻译

    scissors; cut, clip; annhi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en3 [陆丰腔] tsian1 [台湾四县腔] zien3 [宝安腔] zen3 [客英字典] zien3 [梅县腔] zien3 [客语拼音字汇] j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淺仙A開上聲開口三等仙Acienx/zieentsĭ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