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榛薙梗

zhū zhēn tì gěng [ zhu zhen ti geng]
繁体 誅榛薙梗

词语释义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词语解释

  1.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诛榛薙梗,渐闢乐郊;扑魅驱狸,潜消沴气。”

引证解释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唐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诛榛薙梗,渐闢乐郊;扑魅驱狸,潜消沴气。”

诛榛薙梗的网络释义

诛榛薙梗

  • zhū zhēn tì gěng
  • ㄓㄨ ㄓㄣ ㄊㄧˋ ㄍㄥˇ
  • 芟除秽草。喻灭除盗寇。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诛榛薙梗,渐辟乐郊;扑魅驱狸,潜消沴气。”
  • 汉字详情

    zhū [zhu]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RIY
    五行:
    仓颉: IVHJD
    四角: 357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3)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4) 杀戮。夺去生命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5) 又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7) 治罪,惩罚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8) 又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9) 又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10)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11) 要求;索取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13) 讨伐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14)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5) 铲除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16)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7) 记述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

    英文翻译

    execute, kill, put to death; punish

    方言集汇

    ◎ 粤语:zyu1

    宋本广韵

    zhēn [zhen]
    部首: 420
    笔画: 14
    五笔: SDWT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QKD
    四角: 459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秦声。本义:植物名。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2) 同本义

    榛,榛木也。——《说文》

    山有榛。——《诗·邶风·简兮》

    女贽不过榛栗枣。——《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榛林(榛木林)

    (4) 榛果

    (5) 丛生的树木

    木丛生曰榛。——《广雅》

    隐于榛薄之中。——淮南子·原道训》。注:“聚木曰榛,深草曰薄。”。

    (6) 又如:榛林(亦指丛林);榛迷(杂林丛生);榛株(丛木的根株)

    形词

    草木丛生的样子 。

    榛卉(杂生的花草);榛曲(草木丛生的幽僻之处);榛杞(泛指丛生的灌木);榛草(丛生的杂草)

    英文翻译

    hazelnut; thicket, underbrush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1
    ◎ 客家话:[梅县腔]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cin2 [客英字典] cin2 zin1 [海陆丰腔] zin1 cin2 [东莞腔] zin1 [客语拼音字汇] jin1 q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九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詵平聲開口三等ʧĭencrin/tryin
    [ti]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TDY
    仓颉: TOKG
    四角: 448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除草

    薙,除草也。从艸,雉声。——《说文》

    季夏烧薙。——《明堂月令》

    烧薙行水。——《礼记·月令》。注:“谓迫地芟草也。”

    诛茅绝顶,薙草荒田。——唐· 温庭筠《上封尚书启》。

    (2) 又如:薙草(除草);薙氏(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管刈草之事);薙器(除草的器具)

    (3) 删削

    薙圣藉之荒芜,总群言之一至。——《晋书》

    (4) 通“剃”。剃头 。

    (5) 如:薙工(剃工。即今之理发师);薙度(剃发出家,获得超度);薙染(剃去头发,染成缁衣。指出家为僧);薙发(剃发)

    英文翻译

    weed; shav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客语拼音字汇] ti4 [海陆丰腔] chi1 ti5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1 ti5 [陆丰腔] tai5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姊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zizsiix/szyy
    gěng [geng]
    部首: 420
    笔画: 11
    五笔: SGJ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MLK
    四角: 4194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更声。本义:一种树)

    (2) 刺榆(Hemiptelea davidii)的古名

    梗,山枌榆。荚可为芜荑也。——《说文》。按,叶小于常榆,刺如柘刺,其木坚韧,中犊车材,即诗之山有枢。

    (3) 有刺的草木

    凡草木刺人,自关而东,或谓之梗。——《西京赋》

    梗木为之靡拉。——《方言三》

    (4) 又如:梗林(多刺的林丛);梗莽(荆棘草莽);梗刺(草木茎上有刺针)

    (5) 草本植物的枝茎

    桃梗土偶。——《战国策·秦策》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战国策·齐策》

    (6) 又如:菠菜梗;梗子(植物的枝或茎);荷梗;芹菜梗

    动词

    (1) 阻塞;阻碍

    元恶未黜,天邑犹梗。——《梁书·高帝纪》

    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晋书·王承传》

    (2) 又如:梗涩(阻塞难通);梗化(阻塞教化;妨碍管教);梗滞(阻塞);梗拒(阻拦拒绝);梗沮(阻扰;干扰);梗碍(阻塞)

    (3) 假借为“抗”。抵御;抗拒

    (4) 又如:梗命(抗命);梗寇(作梗御寇);梗骜(亦指桀骜不驯的人)

    (5) 挺直 。如:梗着脖子

    凤姐听了,把头一梗。——《红楼梦》

    (6) 通“鲠”。食留咽中

    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诗·大雅·桑柔》

    形容词

    (1) 耿直,刚正

    子文都,性梗直,仕 周,为右侍上士。——《北史·汝阴王天赐传》附 修义

    (2) 又如:梗梗(正直坚定的样子);梗令之人(梗直的人);梗野(率直粗鲁)

    (3) 强硬;凶猛

    梗,猛也。——《方言二》

    锄其强梗。——《淮南子·原道》

    (4) 又如:梗化(强硬);梗悍(强横);梗强(强横凶暴)

    (5) 大略

    略举其梗概。——左思《吴都赋》。注:“粗言也。”

    概,略也。——《方言十三》

    (6) 又如:梗概;梗迹(隐约细微的行迹)

    英文翻译

    stem of flower, branch of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gang2 gwaang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en3 kwang3 [梅县腔] gen3 [宝安腔] gang3 [东莞腔] gang3 [海陆丰腔] gien3 kwang3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gang3 guang1 guang3 [客英字典] gen3 gi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杏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kɐŋkrangx/ke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