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慊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赤诚的心意。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武帝论书启》:“伏愿圣慈,照録诚慊。”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伏覩陛下圣德聪明,游心太古,将制静宇宙,保乂黎人,发号施令,出於诚慊。”
引证解释
⒈ 赤诚的心意。
引南朝梁陶弘景《与武帝论书启》:“伏愿圣慈,照録诚慊。”
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臣伏覩陛下圣德聪明,游心太古,将制静宇宙,保乂黎人,发号施令,出於诚慊。”
诚慊的网络释义
诚慊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词
(1)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qiàn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兼声。(
)本义:嫌疑)(2) 同本义
贵不慊于上者。——《礼记·坊记》
婾得避慊之便。——《汉书·赵充国传》
(3) 通“歉”。不足的
慊,贫也。——《广雅》
吾何慊乎哉?——《孟子·公孙丑下》
宫室舆服,盖慊如也。——陆机《辩亡论》
(4) 又如:慊如(不足的样子);慊然(不满足的样子);慊慊(心不满足、心有嫌恨的样子)
(5) 恨的,不满的
贵不慊于上。——《礼记·坊记》。注:“慊,恨不满之貌也。”
衣若县衰而意不慊。——《淮南子·齐俗》
(6) 又如:慊苦(遗憾怨苦);慊恨(怨恨;遗憾)
动词
(1) 通“惬”。快心,满意
行有不慊于心。——《孟子·公孙丑上》
(2) 另见
qiè
动词
(1) 满足 。如:慊心(快意;满意);慊意(满意);慊足(满足)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hiam2 [台湾四县腔] kiam1 kiap7 [客英字典] kiap7 [海陆丰腔] kiam1 kiap7 [宝安腔] hiam2 | kiam1 kiap7
◎ 潮州话:qiàn/戈奄2(歉) xián/何奄5(嫌)通嫌,kiam2(khíam)[澄海]kiang2 ,kiag4(khiak) ,hiam5(hîam) [澄海]hia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嗛 | 苦簟 | 溪 | 添 | 上聲 | 琰 | 開口四等 | 添 | 咸 | khemx/qeem | kʰi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