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恐

chéng kǒng [ cheng kong]
繁体 誠恐
注音 ㄔㄥˊ ㄎㄨㄥˇ

词语释义

犹唯恐。

词语解释

  1. 犹唯恐。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於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猛然醒来,诚恐天晚母亲在家悬望。”《何典》第五回:“ 牵钻鬼 诚恐老子要怪他,便把那叫化子夹背一记。”

引证解释

⒈ 犹唯恐。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今四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於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猛然醒来,诚恐天晚母亲在家悬望。”
《何典》第五回:“牵钻鬼诚恐老子要怪他,便把那叫化子夹背一记。”

诚恐的国语词典

心里害怕、恐惧。

诚恐的网络释义

诚恐

  • 诚恐(chéng kǒng)ㄔㄥˊ ㄎㄨㄙˇ,犹唯恐之意,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诚恐造句

    见他一脸诚恐诚惶的样子,她到显出那种大不敬的叛逆模样。
    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手艺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须“一意孤行”。每个以写作为毕生事业的手艺人,都要经历这一法则的考验,唯有诚惶诚恐,如履薄冰。
    臣女韩毓英诚恐惶恐,敬谨跪奏,为沐恩深厚,冒昧陈情事窃以关雎开王化之风,免罝重武功之德。
    今既代牧,唯诚恐诚惶,愿涸鄙诚,至于各方贤能!于此纷乱之际,布引颈以待贤达,洗耳以闻谏言。
    我今不敢久停,诚恐贼汉怪我归迟。
    “闻君欠安,其症凶险,诚惶诚恐,顿首顿首……逝者已矣,於乎哀哉,伏惟尚飨。
    士诚恐城孤援绝,如入井中,千方百计的谋解重围,或率锐出斗,或缒师夜袭,都被脱脱麾兵杀退,急得士诚惊惶万状,无法可施。
    但他知道了奏折中的内容后,诚惶诚恐,心中深感不安。
    为亲睹这方神圣的真面目,了解他们的人生轨迹,笔者在朋友的导引下,恭而敬之、诚惶诚恐地磕开了老先生的大门,拜访这位酱香泰斗、茅台酒文化的活化石。
    这纨绔青年倒是很会见风转舵,见唐青脸色不怀好意,马上诚惶诚恐地求饶,一点也没有骨气。
    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
    是谁规定了灰姑娘必须被王子拯救?没有问过灰姑娘愿不愿意,也没有人问过她爱不爱王子,好像只要她的脚合适的穿上了水晶鞋,就该感激涕零的跟王子回宫,然后在幸福中永远诚惶诚恐。
    “诚恐代远年湮,更改数典而忘祖,为无愧于子孙后代,决定编纂《家乘》。
    被方杰的话弄得诚恐诚惶的崔钰,见方杰的脸色又黑了下来,连忙识趣地闭上了嘴。
    随后发言的于丹谦虚表示,与毕生研究清史、学有专攻的阎崇年共同出席新书发表会,作为“晚生后学”的她“诚惶诚恐、备感惭愧”。
    王康有一点诚惶诚恐,我的尊容大家一目了然,我现在是一个“无齿之徒”,前一个月把牙都拔掉了,还来不及装上。
    如果你曾经暗恋过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和你吵过架的小表哥,你也会真切地明白,这样的眷恋是多么的诚惶诚恐和患得患失。
    仰见大人为不肖儿事,已费尽心思,舌敝唇焦,诚惶诚恐,感悚无已。
    这位所长大人卑躬屈膝、诚惶诚恐的模样十分滑稽可笑,倒是林翰居然就正八经的坦然面对居之不疑,一点没有尴尬不自然的表现。
    这位老人小心谨慎了一生,如有风吹草动,就马上诚惶诚恐地替别人替自己担忧。

    汉字详情

    chéng [cheng]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DN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IHS
    四角: 3375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2)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3)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4)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 又如:诚理(真理);诚谛(真实而详审)

    副词

    (1) 确实,的确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所谓无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韩愈《祭十二郎文》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诚不能免;诚恐(只怕,恐怕)

    (3) 果真;如果

    楚诚能绝 齐, 秦愿献 商于之地六百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英文翻译

    sincere, honest; true, rea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宋本广韵

    kǒng [kong]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AMYN
    五行:
    仓颉: MNP
    四角: 1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2) 同本义

    恐,惧也。——《说文》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天伦》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

    秦王其破璧,乃辞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赵王恐。

    恐栗,为儿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舟人大恐。——宋· 苏轼《石钟山记》

    魏王恐。——《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恐防(担心,提防);恐虑(担心);恐灼(惊恐);恐怯(畏怯、害怕);恐畏(畏惧);恐急(惊慌)

    (5) 恐吓,使之害怕

    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韩非子·有度》

    李斯因说 秦王,请先取 韩以恐他国。——《史记·高祖本纪》

    (6) 又如:恐呵(威吓呵斥);恐胁(恐吓威胁);恐逼(恐吓逼迫);恐褐(恫吓威胁)

    (7) 恐怕

    恐前后受其敌。——唐· 柳宗元《三戒》

    常恐秋节至。——《乐府诗集·长歌行》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赵策》

    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恐其有误;恐不容易;恐非所愿

    副词

    恐怕,表示估计兼担心

    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偿城恐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为操所光。——《资治通鉴》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fear; fearful, apprehensiv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3 [梅县腔] kiung3 [东莞腔] kung3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3 kung3 [沙头角腔] kiung3 [台湾四县腔] kiung3 [宝安腔] kung3 [陆丰腔] ki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丘隴上聲開口三等khyungx/qivnkkʰĭwo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