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

shī huà [shi hua]
繁体 詩話
注音 ㄕ ㄏㄨㄚˋ

词语释义

诗话 shīhuà

(1) 评论诗人和诗篇的著作

《随园诗话》
notes on poets and poetry

(2) 旧时有诗有话的小说,可以说唱

《唐三藏取经诗话》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词语解释

  1. 评论诗歌、诗人、诗派及记录诗人故实的著作。

    宋 许顗 《彦周诗话》:“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録异事,正讹误也。”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诗话之源,本於 钟嶸 《诗品》。” 朱光潜 《<诗论>抗战版序》:“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炼亲切,是其所长。”

  2. 说唱文学的一种。属于“词话”系统,其体制有诗也有散文。诗即通俗的诗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分十七章,今所见小説分章回者始此;每章必有诗,故曰诗话。”

引证解释

⒈ 评论诗歌、诗人、诗派及记录诗人故实的著作。

宋许顗《彦周诗话》:“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録异事,正讹误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诗话之源,本於钟嶸《诗品》。”
朱光潜《<诗论>抗战版序》:“诗话大半是偶感随笔,信手拈来,片言中肯,简炼亲切,是其所长。”

⒉ 说唱文学的一种。属于“词话”系统,其体制有诗也有散文。诗即通俗的诗赞。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分十七章,今所见小説分章回者始此;每章必有诗,故曰诗话。”

诗话的国语词典

以随笔体裁评论诗句,或辨析诗法,或记载诗人事迹的书。如《沧浪诗话》。

诗话的网络释义

诗话

  • 诗话,不是诗歌创作,而是指评论诗歌、诗派、诗人创作得失和记载诗家故事的著作和说唱文学的一种,属于“词话”系统,其体制有诗也有散文。诗即通俗的诗赞。
  • 诗话造句

    但在文学批评史上,《沧浪诗话》也是一部争议不断的诗学著作。
    朝鲜诗话中的接受者既是写作对象和读者,又具有中朝文化双重的文化背景。
    本文主要从历代诗话中搜寻资料,来探究鲍照诗歌在后代的接受史。
    明代诗话所阐述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在格调说、复古论、分唐界宋之争这三个问题上。
    历代诗话的文体源头是六朝笔记小说,故诗话这一批评文体的“血缘”是文学的而非理论的。
    比较中国诗话与西方诗学是寻求跨越时空的共同诗学规律,是比风格,比特征。
    《巩溪诗话》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诗话在中国以外的诗话家族中堪称大宗,是诗学领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关注文品和人品的统一,是王船山在《姜斋诗话》里的一个显眼的视点。
    潘德舆的《养一斋诗话》,议论充分,观点独到,是清诗话的一部重要著作。
    杨歧派的话头,有的是《沧浪诗话》的理论准备,有的是对《沧浪诗话》论断的超越。
    《名媛诗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清代经世致用实学在女性世界别具意义的实践成果。
    第五章:清人诗话对元好问诗歌的评价。
    在《四溟诗话》中,谢榛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音乐美的重要意义:音乐美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审美特征;
    诗话是较灵活轻松的诗论,能够体现出作者的诗歌倾向、理念,及对其他诗家的看法。
    从诗话角度切入,研究晚明时期的竟陵派是很有必要的。
    此三方面彼此渗透,共同推进,最终使宋代诗话的研究成为古典诗话研究中的重头戏。
    今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石林诗话》中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王安石诗歌的精工;
    王夫之《姜斋诗话》以“意”为论诗主旨,并把“意”展开为“情”、“景”两要素。
    而“直指人心”的诗话则是人们一杯清茶之后对人生的理性思索。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GDI
    四角: 347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词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英文翻译

    poetry; poem, verse,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huà [hua]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TD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HJR
    四角: 3276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舌声。本义:言语)

    (2) 同本义

    话,合会善言也。——《说文》

    著之话言。——《左传·文公六年》

    不知话言。——《左传·文公十八年》

    告之话言。——《左传·襄公元年》

    出话不然。——《诗·大雅·板》

    悦亲戚之情话。——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心诚之话。——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话言(话语);话差(言语纠葛;争吵);话白儿(闲话);话布口袋(比喻一肚子的话)

    (4) 话题 。如:话碴(话题;话头);不在话下

    (5) 话本;故事 。如:话名(话本的题目)

    (6) 授意表达的言词 。如:传个话;留个话儿

    动词

    (1) 说;谈

    话,言也。——《尔雅·释诂》

    乃话民之弗率。——《书·盘庚》

    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又如:话夜(夜谈);话心(谈心);话家常;话雨(朋友相聚晤谈旧事)

    (3) 告诉 。如:话信(口信);话口(方言。口风;口气)

    用于假设复句的偏句句尾。如: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不参加了

    英文翻译

    speech, talk, language; dia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waa2 waa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