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史

shī shǐ [shi shi]
繁体 詩史
注音 ㄕ ㄕˇ

词语释义

诗史 shīshǐ

(1) 诗歌发展的历史

history of poetry

(2) 指反映一个时代的面貌、具有历史意义的诗歌,如杜甫的诗歌

poetry of historic significance

词语解释

  1. 前人的诗作。

    《宋书·谢灵运传论》:“至於先士茂製,讽高歷赏, 子建 函京 之作, 仲宣 霸 岸之篇, 子荆 零雨之章, 正长 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南朝 齐 王融 《议给虏疏》:“今经典远被,诗史北流, 冯 李 之徒,必欲遵尚。”

  2. 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 杜 ( 杜甫 )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跡。 杜 逢 禄山 之难,流离 陇 蜀 ,毕陈於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 王弘祚 ﹞为户部尚书时,尝属余选 张含 《禺山集》。余尤喜集中《潁川侯祠》一篇,足称诗史。”

  3. 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

    鲁迅 《<且介亭杂文>序言》:“这一本集子和《花边文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当然不敢说是诗史。”

  4. 诗歌的发展历史。

    《羊城晚报》1984.9.5:“翻开 华夏 诗史,即可看到,每当历史处于重大转折的关头,都有一批‘以诗魂壮国魂’的呕心沥血之作问世。”

引证解释

⒈ 前人的诗作。

《宋书·谢灵运传论》:“至於先士茂製,讽高歷赏, 子建函京之作, 仲宣霸岸之篇, 子荆零雨之章, 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
南朝齐王融《议给虏疏》:“今经典远被,诗史北流, 冯李之徒,必欲遵尚。”

⒉ 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杜(杜甫 )所赠二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跡。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於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五:“﹝王弘祚﹞为户部尚书时,尝属余选张含《禺山集》。余尤喜集中《潁川侯祠》一篇,足称诗史。”

⒊ 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

鲁迅《<且介亭杂文>序言》:“这一本集子和《花边文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官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凡是写下来的,全在这里面。当然不敢说是诗史。”

⒋ 诗歌的发展历史。

《羊城晚报》1984.9.5:“翻开华夏诗史,即可看到,每当历史处于重大转折的关头,都有一批‘以诗魂壮国魂’的呕心沥血之作问世。”

诗史的国语词典

称唐代诗人杜甫。

诗史的网络释义

诗史

  • 诗史是汉语词语,读音shī shǐ,意思是指能反映某一时期重大社会事件有历史意义的诗歌。泛指能反映社会现实的其他样式的文学作品。
  • 诗史造句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史上两位超群绝伦的诗人。
    中国汉语诗坛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性“史诗”,但是诞生了“诗史”。
    写人的史家风范,使杜诗“诗史”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
    对于唐代边塞诗这一诗史奇观,学界多从相关战争性质进行研究。
    诗史什么都有:钱,自己的商店,还有丈夫。
    不是嫉妒摄影家和诗史那么亲切的接触,而是嫉妒他的年龄。这个人知道自己无法知道——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的那个诗史。江国香织。
    昨日,“书诗史”集一身的刘清芳行书《彪炳千秋》开展,让举办地“石家庄八一书画院”承载了诸多角色。
    透终于发现了不依靠任何人的、完全独立的自己,他对自己找到了真实的自我颇感满意。那是自然的、自由的,也是幸福的。而且,这样的自己完全是因诗史而存在的。
    透觉得诗史就有一种动物性。在她身上能改到一种自己没有的力度和活力,常常让自己不知该怎么才好。江国香织。
    诗史称号产生于晚唐,自宋以后逐渐成为关注杜诗的一个基本问题。
    于文言中纪现代事,精炼而文字华美,声色俱全,开一代新风,具成诗史,读而再读,慨然壮志,继而正气也。
    反映时代风貌,表达人民心声的诗歌才能称为诗史。
    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我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诗史这样说道,“虽然说不上特别幸福,但幸福与否又能怎么样呢?”。
    因而,“大历十才子”在中唐诗史上起着承上启下和转折过渡的独特作用,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宋末士子在经历了空前的鼎革动乱之后,对杜甫“诗史”精神有了比唐人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看是王铎,明末清初人,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
    第三章,鲍照雅俗兼具之诗歌风格的启示,他对当朝后世文人诗歌的深远影响,以及他的诗史意义。
    李瑛是当代新诗史上有着独特艺术才情和个性的诗人。
    我们都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史白居易,其实自古顺排下来还有诗豪刘禹锡、诗吏刘长卿。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226
    笔画: 8
    五笔: YF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VGDI
    四角: 347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2) 同本义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志也。——《说文》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诗瓢(放诗稿的瓢勺);诗友(以诗词唱和的朋友);诗虎(作成诗句的灯谜);诗流(诗的流别系统);诗案(因诗获罪的案件);诗眼(诗句中最为工巧传神的一个字);诗债(指向他人乞诗或索和未及酬答);诗传(诗集);诗狱(因诗篇的内容为言官所检举而引发的文字狱)

    (4) 指《诗经》。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诗什(《诗经》以十篇为一单位,编为一卷,因乃名为一什);诗序(《诗经》的序);诗教(《诗经》的教化功能);诗传(《诗经》的注解)

    (6) 诗人 。如:诗公(对诗人的尊称);诗手(诗人);诗侣(诗友);诗囚(指苦吟诗人。因其诗境艰涩困苦,如被囚禁一般);诗奴(轻视下乘的诗家。好作诗或绝无佳篇);诗宗(对诗人的敬称词);诗翁(负有盛名而年岁已高的诗人);诗圣(有极高成就的诗人)

    (7) 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 。如:诗景(优美的景色);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诗

    动词

    (1) 诵诗;作诗;赋诗歌颂

    能造者其必诗,敢往者无不赋。——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 又如:诗功(作诗的功力);诗酒(做诗与饮酒);诗道(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诗牌(用以题诗的木板);诗怀(做诗怀念)

    英文翻译

    poetry; poem, verse,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 潮州话:si1

    宋本广韵

    shǐ [shi]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K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英文翻译

    history, chronicle,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3 [台湾四县腔] sii3 [沙头角腔] su5 [东莞腔] su3 [梅县腔] se3 [宝安腔] su3 [客英字典] sii3 [客语拼音字汇] si3 [陆丰腔] si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踈士上聲開口三等srix/shiioʃ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