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方言。试验。
文灏 《从长工变成功臣》:“我们才搭上机子又试巴起来。”
引证解释
⒈ 方言。试验。
引文灏《从长工变成功臣》:“我们才搭上机子又试巴起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式声。本义:用;任用)
(2) 同本义
试,用也。——《说文》
明试以功。——《虞书》
今予将试以汝迁。——《书·盘庚》
师干之试。——《诗·小雅·采芑》
兵革不试。——《礼记·乐记》
吾不试。——《论语》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诗·小雅·大东》
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礼记·乐记》
(3) 又如:试兵(用兵)
(4) 尝试
试,尝也。——《广雅》
不可试也。——《易·无妄》
臣请试之。——《战国策·秦策》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梁惠王上》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试啼(试着啼哭);试药郎中(方言。庸医诊病时以病试药);试试缩缩(即畏畏缩缩,不敢大胆前进);试水(尝试品尝茶水)
(6) 初次使用
思试之斗以觇之。——《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试酌(初饮)
(8) 试验
试用于今日,先帝称之曰能。——诸葛亮《出师表》
又试之鸡,果如成言。——《聊斋志异·促织》
(9) 又如:试守(试任某一官职);试儿(旧时试测小儿性情和志趣的习俗。也称“抓周”、“试周”);试晬(周岁测试小孩);试艺(试验才艺);试年庚(古时风俗在除夕夜聚博,以胜负来作为来年运气的征兆)
(10) 考查;考试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清· 周容《芋老人传》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 公瞿然注视。——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1) 又如:试验(考查;验证);试判(考试);试官(主持考试的官)
(12) 试探;刺探
白发不相负,青阳始试旬。——清· 王夫之《元日折梅次定山韵》
(13) 又如:试风头(剌探情况);试旬(探求;探寻)
(14) 通“弑”。旧称臣杀君、子杀父母等行为
受命之臣,专征云试。——《汉书》
副词
相当于“姑且”
王试出兵以观之。——《史记·周本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说文》
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
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
(3) 因加热、干燥或粘结而成的东西 。如:盐巴;泥巴;锅巴
(4) 古族名;古代国名,辖境在今四川省东部
西南有巴国。——《山海经·海内经》。注:“今三巴是。”
巴人以比翼鸟。——《周书·王会》
秦西有巴戎。——《荀子·彊国》。注:“巴在西南,戎在西,皆隶属。”
(5) 古时这里出产巴蛇,因此周朝分封在该地区的诸侯国叫“巴子国”。秦惠文王灭巴后,改置巴、蜀、汉中三郡
(6) 压强的单位,等于10 5 帕,或10 5 牛顿/米 2 ,或10 6 达因/厘米 2 (0.986923标准大气压)
动词
(1) 盼,期待着愿望的实现
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杨万里《过沙头》
(2) 又如:巴得(盼望)
(3) 紧紧贴在 。如:爬山虎巴在墙上
(4) 粘结在…上 。如:粥巴锅了
(5) 靠近;贴近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元· 王晔《桃花女》
我只道是谁,巴着窗户眼儿一瞧,原来宝妹妹坐在炕沿上。——《红楼梦》
(6) 爬,攀登 。如:巴山虎(爬山虎);巴山越(度)岭(爬山越岭)
(7) 助词。用作后缀。如:尾巴;干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a1 [陆丰腔] ba1 [梅县腔] ba1 [东莞腔] ba1 [客语拼音字汇] ba1 [台湾四县腔] ba1 [沙头角腔] ba1 [宝安腔] ba1 [海陆丰腔] ba1
◎ 潮州话:b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巴 | 伯加 | 幫 | 麻二開 | 平聲 | 麻 | 開口二等 | 麻 | 假 | pra/pea | p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