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选

zhào xuǎn [ zhao xuan]
繁体 詔選
注音 ㄓㄠˋ ㄒㄨㄢˇ

词语释义

1.皇帝下诏任命。 2.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取士。

词语解释

  1. 皇帝下诏任命。

    《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 申王 薨,詔选挽郎,而 知章 取捨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一:“ 咸平 三年十二月丁未,詔选判司簿尉充吏部流内銓南曹主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刘宗器送行诗》:“ 正统 十三年, 彭时 榜进士,詔选北士为庶吉士,命儒臣教督之。”

  2. 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取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请其从来。生对以:‘儒学进身,将赴詔选,游学连郡,访诸先觉。’”参见“ 詔策 ”。

引证解释

⒈ 皇帝下诏任命。

《新唐书·隐逸传·贺知章》:“申王薨,詔选挽郎,而知章取捨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
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咸平三年十二月丁未,詔选判司簿尉充吏部流内銓南曹主事。”
明叶盛《水东日记·刘宗器送行诗》:“正统十三年, 彭时榜进士,詔选北士为庶吉士,命儒臣教督之。”

⒉ 皇帝亲自在殿廷考试取士。参见“詔策”。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本请其从来。生对以:‘儒学进身,将赴詔选,游学连郡,访诸先觉。’”

诏选的网络释义

诏选

  • 诏选是汉语词汇,解释为皇帝下诏任命。
  • 汉字详情

    zhào [zhao]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SHR
    四角: 377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2)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诏,告也。——《说文新附》

    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礼记·曲礼》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4) 教导;告诫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庄子·盗跖》

    多分其教诏。——《吕氏春秋·审分》

    (5) 又如: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6) 皇帝下达命令

    诏使儒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优诏奖瑞。——《明史》

    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8) 征召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管子》

    (9) 又如:诏期(征召的日期)

    (10) 召见

    诏伊尹于 亳( )郊兮。——《后汉书·冯衍传》

    (11) 宣扬

    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

    (12) 报告

    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不以诏。——《礼记·檀弓》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

    故礼有摈诏。——《礼记·礼器》

    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离骚》

    名词

    (1)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

    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

    诏即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捧诏恸哭。

    出密诏示之。

    (2) 又如: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3)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南诏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诏”,自言 哀牢之后。——《旧唐书》

    (4) 又如: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英文翻译

    decree, proclaim; imperial decree

    方言集汇

    ◎ 粤语:ziu3

    宋本广韵

    xuǎn [xuan]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TFQ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HGU
    四角: 34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巽( xùn)声。本义:遣送;放遂)

    (2) 同本义

    选,遣也。——《说文》

    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 晋。——《左传·昭公元年》

    (3) 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选,一曰择也。——《说文》

    圣人,十人曰选。——《白虎通》

    不可选也。——《诗·邶风·柏舟》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礼记·王制》

    昼选男德以象谷明。——《国语·晋语》

    器成卒选,则士知胜矣。——《管子·七法》

    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礼记·礼运》

    选文以定篇。——《文心雕龙·序志》

    定选士,胜。——《管子》

    (4) 又如:选侍(选入宫中的侍女);选锋(挑选出来的精壮兵卒);选刷(挑选);选人(选用人才);选士(挑选人才);选权(铨选官吏之权);选簿(铨选官吏的簿籍);选职(主管铨选官吏的职务)

    (5) 派遣;使令

    选兵八万人。——《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选三万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更选将官。——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选巫咸兮叫帝阍,开天庭兮延群神。—— 扬雄《甘泉赋》

    (6) 又如:选入外班(派往外地任职的官员)

    (7) 畏怯

    恐议者,选软复守和解。——《汉书·西南夷传》。注:“怯不前之意。”

    (8) 入

    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古列女传》

    (9) 牵引,攀连

    乃征诸犯令相引数千人,命曰“株送徒。”——《史记》。司马贞索隐:“ 应劭云:‘送,当作选。选,引也。’”

    (10) 选辑成册 。如:选家(科举时代,专门选集科场墨卷八股文章,印行以供考生模拟习作的人)

    (11) 具有;拥有

    选徒嚣嚣。——《诗·小雅·车攻》

    名词

    (1) 选辑成册的作品 。如:文选;民间诗选

    (2) 德行

    夫民群居而无选,为政以始之。——《逸周书》

    (3) 片刻,须臾

    选间食熟。——《吕氏春秋·任数》。注:“须臾也。”

    选,少选,须臾也。——《古今韵会举要》

    (4) 又如:选顷(选间。片刻,一会儿)

    英文翻译

    choose, select; elect; el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syu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