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谕

zhào yù [ zhao yu]
繁体 詔諭
注音 ㄓㄠˋ ㄩˋ

词语释义

诏谕 zhàoyù

(1) 天子下诏令指示臣民

颁布诏谕
imperial decree

词语解释

  1. 皇帝命令;皇帝颁布文书以告喻天下。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皆厚给其衣食,因请送其家属, 明宗 詔諭不许。” 宋 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詔諭靡从,藩条初布。上倚承宣之绩,士高廉退之风。”《元史·世祖纪二》:“ 王文统 坐与 李璮 同谋伏诛,仍詔諭中外。”

引证解释

⒈ 皇帝命令;皇帝颁布文书以告喻天下。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知祥皆厚给其衣食,因请送其家属, 明宗詔諭不许。”
宋陆游《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詔諭靡从,藩条初布。上倚承宣之绩,士高廉退之风。”
《元史·世祖纪二》:“王文统坐与李璮同谋伏诛,仍詔諭中外。”

诏谕的网络释义

诏谕

  • 诏谕,汉语词汇,
  • 拼音zhào yù,
  • 释义为皇帝命令;皇帝颁布文书以告喻天下。
  • 诏谕造句

    当那些日子、有诏谕从该撒亚古士督传出来,叫普天下都受户口的登记。
    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的中山王察度下达诏谕後,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上帝已经诏谕于她,要她替天行道。
    奏章经过‘批红‘以后,再交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至明宗即位,由文宗遣使诏谕,囊嘉岱方束手听命,削王称臣。
    接到诏谕后,陆游准备出川了,由于他在四川呆了几年,因此,真要离开的时候,他的心头有无限眷恋和不舍。
    皇帝口述的命令也是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由朱笔记录,再由内阁撰拟诏谕颁发。
    一没有圣旨诏谕百官,二没有太子仪仗,三没有召见属官。
    为保证出使诏谕海外诸国海船的供应,明成祖即位初期,就命各大造船厂建造大批海船。
    诏谕叶青蝶,去王府,恭请子虚先生进宫!
    颁诏告谕的记载,而像这样的大事,如果有,照例是应当诏谕属国的。
    诏谕士民,自今庶事并遵用祖宗旧制,凡蠹国害民之事,一切寝罢。

    汉字详情

    zhào [zhao]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VSHR
    四角: 377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2)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诏,告也。——《说文新附》

    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礼记·曲礼》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4) 教导;告诫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庄子·盗跖》

    多分其教诏。——《吕氏春秋·审分》

    (5) 又如: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6) 皇帝下达命令

    诏使儒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优诏奖瑞。——《明史》

    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8) 征召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管子》

    (9) 又如:诏期(征召的日期)

    (10) 召见

    诏伊尹于 亳( )郊兮。——《后汉书·冯衍传》

    (11) 宣扬

    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

    (12) 报告

    按周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不以诏。——《礼记·檀弓》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

    故礼有摈诏。——《礼记·礼器》

    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离骚》

    名词

    (1)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

    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

    诏即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捧诏恸哭。

    出密诏示之。

    (2) 又如: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3)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南诏蛮,本 乌蛮之别种也,姓 蒙氏。蛮谓王为“诏”,自言 哀牢之后。——《旧唐书》

    (4) 又如: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英文翻译

    decree, proclaim; imperial decree

    方言集汇

    ◎ 粤语:ziu3

    宋本广韵

    [yu]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WG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OMN
    四角: 387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俞声。本义:旧时上告下的通称。也指告诉)

    (2) 同本义

    谕,告也。——《说文》

    以谕九税之利。——《周礼·掌交》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谕罪刑于邦国。——《周礼·秋官》

    (3) 又如:谕葬(圣上发旨的葬仪);面谕;谕知(告谕而使人知晓)

    (4) 明白、懂得

    谕,晓也。——《广雅》

    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周礼·师氏》注

    其言多当矣,而未谕也。——《荀子·儒效》

    又不能谕其内志。——《汉书·文帝纪》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战国策·魏策》

    名词

    (1) 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这可得便来谕,着魏子英拿 沙龙。——《小五义》

    (2) 又如:来谕;手谕;赐谕

    (3) 告诫的言辞

    (4) 比喻

    请以市谕,市朝则满,夕则虚。——《战国策》

    英文翻译

    proclaim, instruct; e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