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诊察
(1) 诊视察验病情
词语解释
诊脉以察知病状。
《南史·张融传》:“﹝ 张融 ﹞子 雄 亦传家业,尤工诊察,位奉朝请。”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臣本无宿疾,偶值医者用术乖方,不知脉候有虚实,阴阳有逆顺,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后先。”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残春》:“你就使有甚么病症,总该请位高明的医生诊察的好。”
侦察。
章炳麟 《满洲总督侵吞赈款状》:“不然,则亦幕僚之属,故其诊察内情,十得八九。”
引证解释
⒈ 诊脉以察知病状。
引《南史·张融传》:“﹝张融﹞子雄亦传家业,尤工诊察,位奉朝请。”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臣本无宿疾,偶值医者用术乖方,不知脉候有虚实,阴阳有逆顺,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后先。”
郭沫若《残春及其他·残春》:“你就使有甚么病症,总该请位高明的医生诊察的好。”
⒉ 侦察。
引章炳麟《满洲总督侵吞赈款状》:“不然,则亦幕僚之属,故其诊察内情,十得八九。”
诊察的国语词典
察视病情。
诊察的网络释义
诊察
诊察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2) (形声。从言。诊断需要询问,故从言。本义:看病)
(3) 同本义
诊,候也。——《三苍》
诊,验也。——《通俗文》
诊其所疾。——《列子·力命》。释文:“候脉也。”
特以诊脉为名耳。——《史记·扁仓传》
原诊以知政。——《汉书·艺文志》。注:“谓视其脉及色候也。”
郎中诊罢,嘻嘻的冷笑。——《西厢记诸宫调》
(4) 。又如:诊验(察验病情);诊切(按切脉搏以诊知病情)
(5) 验看;辨别
匠石觉而诊其梦。——《庄子·人间世》。司马注:“占梦也。”
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后汉书》
(6) 整治
顶好把那个兔崽子也诊他一诊,给他点儿王法。——张天翼《反攻·脊背与奶子》
名词
(2) 症状
五藏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素问·风论》
听问其诊。——《素问·风论》。注:“谓可言之证。”
(3) 引申为情况,征兆
夫喜怒章于色诊,哀乐亦宜形于声音。——三国魏· 嵇康《声无哀乐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