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欺诈;弄虚作假。
《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 宜陵侯 躬 ,虚造诈諼之策,欲以詿误朝廷。” 唐 元稹 《叙奏》:“会 河南 尹 房式 诈諼事发,奏摄之。前所喑呜者皆叫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惑之,约期而去。至日,虑 韩 诈諼,夜候於途,果有舆来。” 何垠 注:“諼亦诈也。”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裔介 恃齐给,而 斌 诈諼饰俭。”
引证解释
⒈ 欺诈;弄虚作假。
引《汉书·息夫躬传》:“左曹光禄大夫宜陵侯躬,虚造诈諼之策,欲以詿误朝廷。”
唐元稹《叙奏》:“会河南尹房式诈諼事发,奏摄之。前所喑呜者皆叫噪。”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甲惑之,约期而去。至日,虑韩诈諼,夜候於途,果有舆来。”
何垠注:“諼亦诈也。”
章炳麟《訄书·别录乙》:“裔介恃齐给,而斌诈諼饰俭。”
诈谖的网络释义
诈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诈,欺也。——《说文》
诈,伪也。——《尔雅》
匿行曰诈。——《荀子·脩身》
有掎挈伺诈。——《荀子·富国》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吕氏春秋·义赏》
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吕氏春秋·务本》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禽兽之变诈。——《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诈端(讹诈的理由);诈掯(敲诈勒索);诈哄(欺骗);诈伪(欺骗);诈力(诈术与暴力);诈人(专务诈欺作伪的人)
(4) 假装;冒充
诈自称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
诈云欲降。——《资治通鉴》
(5) 又如:诈酒三分醉(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诈使命(假使节;伪装的使节);诈允(假装允诺);诈狂(假装颠狂);诈死(假装死去);诈痴不颠(假装痴呆)
(6) 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把我一诈,就吓毛了!——《红楼梦》
(7) 又如:他是拿话诈我
形容词
(1) 体面;俊俏
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西厢记》
(2) 矜夸;神气
只待要弄柳拈花,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元·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3) 不诚实;虚伪
先诈力而后仁义。——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