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佐

zhèng zuǒ [ zheng zuo]
繁体 證佐
注音 ㄓㄥˋ ㄗㄨㄛˇ

词语释义

1.亦作"证佐"。 2.证人。 3.证据。

词语解释

  1. 见“ 证左 ”。

引证解释

⒈ 见“证左”。

证佐的网络释义

证佐

  • 风水学术语。指真龙真穴左右前后随身拱朝缠护的山形水形。亦称佐证、征应、征、应、消息。
  • 风水家谓为判断真龙之证据。黄妙应《博山篇论穴》云:“五龙作穴,横直飞潜回,穴变多歧,……势虽多,端正证佐,要得水。”有诸证佐,则龙穴之真假贵贱可据而断。明堂、朝山,为真穴之重要证佐。刘基《堪舆漫兴》:“休嗟穴法苦难寻,指汝迷途抵万金,端正有堂不偏侧,其间便是定盘针。大都捉穴有明征,穴好朝山分外清,若使面前无真对,纵然有穴力惟轻。”乐托鬼山为横龙结穴之重要证佐。《堪舆漫兴》云:“惟有横龙全在乐,乐山不到穴无依。横龙结穴必奈鬼……横龙天鬼必虚花,纵有穴情非吉利。”龙虎缠护均为真穴拥有护卫之证佐。《堪舆漫兴》云:“龙虎证允要相均,湾抱有情即脱贫,左右高时高处下,左右低时低处寻。大地还须看护缠,护缠抱穴福无边,漏脱孤露必为假,此理能明值万钱。”水势三分三合亦为穴情真假善恶之证佐。《堪舆漫兴》云:“上面无分气不来,下头无合不成胎,有分有合斯为美,无合无分难取裁。”诸如此类,凡真龙结穴必有之于身周。徐善继《人子须知穴法》:“真龙结穴、必有佐证,求之于前,则朝案美,明堂正,水势聚,求之于后,则乐山峙,鬼星撑,求之左右,则龙虎有情,缠护俱夹;求之于下,则唇毡正,求之四方,则十道全;求之界水,则分合明白。点穴之数,也此数者为标准。”
  • 汉字详情

    zhèng [zheng]
    部首: 226
    笔画: 7
    五笔: YGH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MYM
    四角: 317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 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 高诱注:“证,谏也。”

    (2)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名词

    (1)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 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2)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證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2) 同本义

    證,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3)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4)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5) 验证;证实

    所以證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7)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 唐· 张鷟《朝野佥载》

    (8)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名词

    (1) 证据,凭据

    慎用六證。——《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2)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3) 证件;证书 。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英文翻译

    prove, confirm, verify; proof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3

    宋本广韵

    zuǒ [zu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DA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OKM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4) 陪同 。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5) 劝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6) 又如:佐觞(劝酒)

    名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2)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3) 姓

    形容词

    副,第二位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英文翻译

    assist, aid, second; subord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o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o3 [海陆丰腔] zo3 [宝安腔] zo3 [梅县腔] zo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客英字典] zo3 [东莞腔] zo3 [陆丰腔] zo3
    ◎ 潮州话:zo2(tsó) zo6(tsǒ)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箇去聲開口一等cah/zahts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