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谬
词语释义
讹谬
(1) 差错谬误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讹误错谬。多指文字、训读方面。 南朝 梁 阮孝绪 《<七录>序》:“昔 刘向 校书,輙为一録,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载在本书。” 唐太宗 《三藏圣教序》:“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清 戴名世 《汪武曹稿序》:“俗学纷起,讲解讹谬,於是正其闕失,明其旨趣。”《人民日报》1962.3.6:“每天他坐在楼下,如饥如渴,一边读一边校,雠其讹谬。”
引证解释
⒈ 讹误错谬。多指文字、训读方面。
引南朝梁阮孝绪《<七录>序》:“昔刘向校书,輙为一録,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载在本书。”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
清戴名世《汪武曹稿序》:“俗学纷起,讲解讹谬,於是正其闕失,明其旨趣。”
《人民日报》1962.3.6:“每天他坐在楼下,如饥如渴,一边读一边校,雠其讹谬。”
讹谬的国语词典
伪讹谬误。
讹谬的网络释义
讹谬
近义词
讹谬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 同本义
譌,伪言也。——《说文》
(3) 字亦作“讹”
民之讹言。——《诗·小雅·沔水》
讹言大水至。——《汉书·成帝纪》
(4) 又如:讹言(谣言)
(5) 差错 。如:讹舛(差错;谬误);讹阙(错误残缺);讹头(过失,污点,把柄);讹替(错误)
动词
(1) 讹诈 。如:讹人(讹诈人);讹头(讹诈的钱财)
(2) 改变;感化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无羊》
(3) 变化
式讹尔心。——《诗·小雅·节南山》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
(4) 不正确的
平秩南讹。——《书·尧典》
(5) 又如:讹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o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2) 同本义
谬,狂者之妄言也。——《说文》
考之三王而不谬。——礼记·中庸》
天下悦之以谬悠之说。——《庄子》
解心之谬。——《庄子·庚桑楚》
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司马迁传》
园喜以谬赏。——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荀子·儒效》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谬戾(荒谬乖僻);谬谈(谬语妄说);谬举(妄举,举用不适当的人才);谬种流传(荒谬错误的文章或议论辗转流传于世)
(4) 姓
动词
欺诈;迷误
谬,欺也。——《广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神山记》
秦言不听,谬言:…——《燕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