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舛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譌舛”。错误;误谬。多指文字方面。
《隋书·礼仪志一》:“而朝廷宪章,其来已旧,或得之於升平之运,或失之於凶荒之年,而世载遐邈,风流讹舛。” 明 钱希言 《戏瑕·姓误》:“ 苻 姓从草,今并书竹; 皇甫 覆姓,今止呼皇,种种讹舛,何不正之。” 刘师培 《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猥鄙细儒,见闻素狭,钞辑芜陋,言无可采,甚至挂漏讹舛,不能自正。” 蔡元培 《致“新青年”记者》:“日报所揭,时有譌舛,以其报仅资一閲,即亦无烦更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譌舛”。错误;误谬。多指文字方面。
引《隋书·礼仪志一》:“而朝廷宪章,其来已旧,或得之於升平之运,或失之於凶荒之年,而世载遐邈,风流讹舛。”
明钱希言《戏瑕·姓误》:“苻姓从草,今并书竹; 皇甫覆姓,今止呼皇,种种讹舛,何不正之。”
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猥鄙细儒,见闻素狭,钞辑芜陋,言无可采,甚至挂漏讹舛,不能自正。”
蔡元培《致“新青年”记者》:“日报所揭,时有譌舛,以其报仅资一閲,即亦无烦更正。”
讹舛的国语词典
错误。
讹舛的网络释义
讹舛
讹舛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化声。字本作“譌”。本义:谣言)
(2) 同本义
譌,伪言也。——《说文》
(3) 字亦作“讹”
民之讹言。——《诗·小雅·沔水》
讹言大水至。——《汉书·成帝纪》
(4) 又如:讹言(谣言)
(5) 差错 。如:讹舛(差错;谬误);讹阙(错误残缺);讹头(过失,污点,把柄);讹替(错误)
动词
(1) 讹诈 。如:讹人(讹诈人);讹头(讹诈的钱财)
(2) 改变;感化
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诗·小雅·无羊》
(3) 变化
式讹尔心。——《诗·小雅·节南山》
岁月迁讹,斯风渐笃。——《通志》
(4) 不正确的
平秩南讹。——《书·尧典》
(5) 又如:讹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o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是两只方向相反的脚,合起来表示相违背的意思。本义:相违背,颠倒)
(2) 同本义
舛,对卧也。——《说文》段注:“谓人与人相对而休也,相背,犹相对也。”
本末舛逆。——贾谊《治安策》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汉书·扬雄传》
(3) 又如:舛驰(异道而驰;交互);舛令(违命);舛午(抵触;违背)
(4) 交互;交错 。如:舛互(交错);舛驰(交互)
名词
(1) 错乱
此臣所谓舛也。——《汉书·贾谊传》
(2) 如:舛讹(差错;错误);舛差(差误;差错);舛误(差错;错误)
(3) 不幸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王勃《滕王阁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on3 con3 [宝安腔] con3 [海陆丰腔] chon3 con3 [客英字典] chon3 [梅县腔] chon3 [客语拼音字汇] co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舛 | 昌兖 | 昌 | 仙A合 | 上聲 | 銑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tɕʰĭwɛn | chjyenx/tcv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