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

jì shì [ji shi]
繁体 記事
注音 ㄐ一ˋ ㄕ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记事 jìshì

(1) 记录古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keep a record of events;make a memorandum

(2) 记录的史实

chronicles;account;record of events

词语解释

  1. 记录君主行为;记录军国大事。

    《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唐 权德舆 《洪州西山风雨池记》:“ 春秋 时,国有史氏,君举必书。 德舆 从事於公,记事之徒也。”泛指记录事情。如:记事本。

  2. 直陈其事谘请裁答的官场文书。

    《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徐无党 注:“记事,若今学士院諮报。今士大夫间以文字相往来谓之简帖,俚俗犹谓之记事也。”《 清 钱谦益 《国初群雄事略·汉陈友谅》引《太祖实录》》:“ 友谅 不敢出,上又移书与之曰:‘昨兵泊 瀦磯 ,尝遣使齎记事往,不覩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

  3. 以记述事实经过为主的文体名。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下面就是用动人笔法描写的一篇记事。”

  4. 谓儿童初有记忆、识别事物的能力。

    《红楼梦》第十六回:“ 赵嬷嬷 道:‘噯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二姨说:‘看我 狗狗 多么记事?二年了你还记着啦?’”

引证解释

⒈ 记录君主行为;记录军国大事。泛指记录事情。

《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
《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唐权德舆《洪州西山风雨池记》:“春秋时,国有史氏,君举必书。 德舆从事於公,记事之徒也。”

如:记事本。

⒉ 直陈其事谘请裁答的官场文书。

《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安重诲传论》:“宰相有非其见时而事当上决者,与其被旨而有所復请者,则具记事而入,因崇政使闻,得旨则復宣而出之。”
徐无党注:“记事,若今学士院諮报。今士大夫间以文字相往来谓之简帖,俚俗犹谓之记事也。”
《清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汉陈友谅》引《太祖实录》》:“友谅不敢出,上又移书与之曰:‘昨兵泊瀦磯,尝遣使齎记事往,不覩使回,公度量何浅浅哉!’”

⒊ 以记述事实经过为主的文体名。

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
王西彦《古城的忧郁·灾祸》:“下面就是用动人笔法描写的一篇记事。”

⒋ 谓儿童初有记忆、识别事物的能力。

《红楼梦》第十六回:“赵嬷嬷道:‘噯哟!那可是千载难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
赵树理《邪不压正》一:“二姨说:‘看我狗狗多么记事?二年了你还记着啦?’”

记事的国语词典

把事情记载下来。

记事的网络释义

记事

  • 记事,指记录古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语出《礼记·文王世子》:“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
  • 记事造句

    写记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可以找一个信得过的人去谈论,但是如果你一般来说,不信任任何人的情况之下,你可以选择用记事的方式。你不想写日记没有关系,现在的软件都很腻害滴,可以打,甚至可以说出来变成字体。
    像我在写这些类似于临别赠语的时候,我也喜欢自己写,有时可能会写得很长,甚至近似于记事,语言经常也不见得多优美,但是这是我的真心实意,对方感受得很清楚,足矣。
    记事文不能只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平铺直叙地写下来。
    有一些人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能记事开始,他们逐渐想通了。但有些人却难以抉择往哪个方向发展。因此你应该选择一所挑战智力,提供你想学的课程,有保障体系的院校。争取及格是让大学在校生感到既头疼又刺激的事之一。
    好奇的她将记事本内容发上天涯网重庆论坛。
    因为它立刻使人注重强记事实,而忽略了鉴别力的发展。
    王继坤只知道从自己记事开始,父亲王仙芝总是戎马倥偬,一直带着自己在外行军打仗。
    过去多靠刻木结绳记事、传递信息。
    族谱本增加了多出夹批,对记事文辞予以点评。
    岁月的记事本,记下了生命的轨迹;时光的幻灯片,曼妙了幸福的色彩;友情的常青树,茁壮了人生的根基;情谊的葡萄酒,酝酿了生活的芬芳。朋友,无论时世怎么改变,都愿你一切安好,天天开心,周末快乐!
    一名警察手持一本记事本,循例问起小懿。
    土地登记事务代理;土地事务法律。
    从雨天记事起他就是一个人人可以践踏在脚下的小乞丐,所谓‘苦海无涯’,这一路走来,雨天受了太多的苦,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不是都让雨天给挺过来了吗。
    有时候,我带着一个记事板。
    打我记事儿起,纽约就对犬类是青睐有加,对猫科却是另眼相待。
    因为有了路,这个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民族一夜间从原始社会跨进社会主义,纷繁的外在文明冲撞着这个古老的乡村。
    检查员在他的记事板上画了一个勾,接下来他检查船舶的许可证。
    赤血丹心缚火魔解放军武警扑救抚宁山火记事。
    人类从蒙昧步入文明,创制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时代。

    汉字详情

    [j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VSU
    四角: 377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名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量词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如:一记耳光

    英文翻译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潮州话:gi3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105
    笔画: 8
    五笔: GKV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LLN
    四角: 500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动词

    (1) 侍奉;供奉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量词

    件;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she.5 se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海陆丰腔] sii6 se6 [客语拼音字汇] se4 si4 [台湾四县腔] sii5 se5 [宝安腔] su3 [陆丰腔] sii6 [东莞腔] su3
    ◎ 潮州话:se7 se6(sūr sũr)【潮阳】su5 s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側吏去聲開口三等ʧĭəcrih/tri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