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纪实
(1) 对事情或事件所作的现场报道
引证解释
⒈ 纪,通“记”。记述实况。
引宋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名臣》:“故子瞻为公《独乐园诗》曰:‘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盖纪实也。”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翁於金陵狱中《和东坡御史臺寄弟诗》有‘慟哭临江无孝子,徒行赴难有贤妻’之句,盖纪实也。”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不是教诲的寓言,就是纪实的历史。”
⒉ 纪,通“记”。实况的记录。
引倪志亮《三战三捷》:“这是一九三〇年, 鄂豫边红一师战斗生活的纪实。”
赵朴初《读陈毅同志诗词》:“陈毅同志诗词的主要特点,正如张茜同志所说,是他自己坚持战斗、辛勤工作的纪实。”
纪实的国语词典
记录事实。
如:「他写了一篇旅游纪实,叙述他在东南亚各国的所见所闻。」
纪实的网络释义
纪实
纪实的翻译
纪实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ǐ
名词
(1) 姓
(2) 另见
jì
名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己声。本义:散丝的头绪)(2) 同本义
纪,别丝也。——《说文》
三纲六纪。纪者,理也。——《白虎通》
众之纪也。——《礼记·礼器》。注:“丝缕之数有纪。”
譬若丝缕之有纪,网罟之有纲。——《墨子·尚同上》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则不能成丝。——《淮南子·泰族训》
(3) 开端,头绪
纪,绪也。——《方言十》
(4) 又如:乱其纪(事情乱了端绪)
(5) 要领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吕氏春秋》
故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礼记·乐记》
(6) 纲领;纲纪
纲纪四方。——《诗·大雅·棫朴》
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韩非子·主道》
(7) 又如:纪经(纲常);纪纲(网罟的纲绳。引申为法纪与政纲;治理;管理);纪序(纲纪次序)
(8) 法则;准则
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吕氏春秋·孟春》
(9) 又如:纪法(法律;法规)
(10) 纪律 。如:法纪(法度和纪律);军纪;纲纪;党纪
(11) 终极 。如:纪极(极限);纪限(极限)
(12) 仆人 。如:纪纲(仆人)
(13) 历史上的或人类发展,尤指文化发展方面的一个时代或时期 。如:世纪;中世纪
(14) 地质上的分期(长于“世”,包括在一个“代”中) 。如:侏罗纪;二叠纪;石炭纪;寒武纪;震旦纪
(15) 十二年的一个时期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 莫愁。—— 李商隐《马嵬》
(16) 杂记、印象或事件的非正式纪录 。如:陕北纪行——义同“记”,主要用于“纪念、纪年、纪要、纪元、纪传”等,别的地方多用“记”
(17) 旧时史书的一种体裁本纪,专记帝王的历史事迹及一代大事 。如:《史记·高祖本纪》、《后汉书》
(18) 中国古国名 。姜姓,春秋时为齐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南
(19) 姓。如:纪信(公元前?—前204),汉初将军,赵城人。秦末为刘邦部将,项羽围刘邦于荥阳时,事急纪信伪乘刘邦车出降,刘邦乘隙脱逃,纪信即被项羽杀害;纪昌(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
动词
(1) 处理;治理
纪农协功。——《国语·周语上》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潜《移居》
(2) 又如:纪理(经纪,管理);纪农(治理农事)
(3) 通“记”。记录,记载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左传·恒公二年》
司马子长纪 黄帝以至 孝武。——《论衡·须颂》
咸用纪宗存主。——张衡《东京赋》
恶能无纪。——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罗缕纪存。——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纪兴(记录兴致);纪功(记载功绩);纪述(记载叙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i2 g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2) 同本义
實,富也。——《说文》
实,满也,塞也。——《小尔雅》
实,荣也。——《墨子经上》
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素问·调经论》
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孟子·梁惠王下》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公家虚而大臣实。——《韩非子·亡征》
(3) 又如:殷实;实核(种子);实谷(子粒饱满的谷类作物)
(4) 真实;诚实
实,诚也。——《广雅》
夫图画,非母之实身也。——《论衡·乱龙》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实充(老实);实受(忠厚老实);实业(实际业绩);实迹(真实的证据,事实);实拍(实在的);实丕丕(实呸呸、实坯坯。都指实实在在);实志(真实的心愿);实理(真实的道理);实音(确实的消息);实户(实际户数);实支(实际支出);实年(实际年龄);实务(实际事物);实福(实际的幸福);实祸(实际的祸害)
(6) 广大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小雅·节南山》
(7) 坚实;坚强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虚实》
(8) 又如:实落(结实;实实在在);实拍拍(形容硬、结实);实秘秘(严严实实);实癖癖(硬鼓鼓);实坚(坚定)
名词
(1) 钱财; 财产; 财物
聚敛积实。——《左传·文公十八年》
令尹问蓄聚积实。——《国语·楚语》
好实无厌。——《礼记·哀公问》
耻费强实。——《礼记·表记》
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国语·晋语》
庭实设。——《仪礼·聘礼》。注:“乘马。”
庭实,贡献之物也。——《后汉书·班彪传》注
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礼记·表记》
(2) 又如:积实(积累财富)
(3) 果实;种子
草木之实。——《礼记·祭统》。注:“菱芡榛栗之属。”
实函斯活。——《诗·周颂·载芟》。笺:“种子也。”
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用实者成实时采。——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结实
(5) 实际,事实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资治通鉴》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6) 又如:实情
(7) 物资,器物
在军无日不讨军事而申儆之。——《左传》
(8) 结果,效果
畏惧存想,同一实也。——王充《论衡》
(9) 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副词
(1) 真正地;确实;实在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实供(如实招供);实属谣言;实有其事;实然(真实;实在);实稔(确实成熟了)
(3) 果然
毕阳实送 州犁于 荆。——《国语》
(4) 终于
其实无不安者,功大故也。——《吕氏春秋》
(5) 实际上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动词
(1) 充满;充实;填塞
实其言,必长晋国。——《左传·宣公十二年》
狗马实外厩。——《战国策·齐策四》
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乃出图书,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实牣(充满;充实);实实窒窒(拥挤不堪的样子);实心(充塞于心);实窒胡同(死胡同);实边(充实边疆);实禀(充实粮仓)
(3) 实践;实行 。如:实其言(实行其所说的事)
(4) 结果实;结子实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
(5) 使加强,充实
徙民实边。——《汉书·晁错传》
(6) 察实;核实
阅实其罪。——《书·吕刑》
(7) 即,就是
我之先君,实汝伯兄。——明· 方孝孺《祭从兄希声》
(8) 据实陈报
令国中凡有游产,皆使自实。——《三国志》引《魏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t8 [客英字典] shit8 [台湾四县腔] sii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