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示

xùn shì [ xun shi]
繁体 訓示
注音 ㄒㄨㄣˋ ㄕ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训示 xùnshì

(1) 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训导

instructions to subordinates

词语解释

  1. 训导指示。后多指上级对下属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故天地以俭素训民,乾坤以易简示人,所以训示慇懃若此之篤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比从训示,堪备指呼。” 叶君健 《自由》一:“他整了整衣冠,命令他的卫士、挑夫和轿夫们停下休息三分钟,他有训示要下达。”

引证解释

⒈ 训导指示。后多指上级对下属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

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故天地以俭素训民,乾坤以易简示人,所以训示慇懃若此之篤也。”
唐李商隐《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比从训示,堪备指呼。”
叶君健《自由》一:“他整了整衣冠,命令他的卫士、挑夫和轿夫们停下休息三分钟,他有训示要下达。”

训示的国语词典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指示。

训示的网络释义

训示

  • 训示,拼音是xùn shì,上级、长辈对下级、晚辈的训导。
  • 训示造句

    团长简单的训示完就将时间交给了关键,由他宣布去往新疆各地的兵。
    我以前曾经听首长训示要让别人不怀疑你的身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显得比别人笨,比别人蠢。
    杨一鸣站在原地,一手背在身后,挺胸抬头,一派高人的样子,出口就是一番训示的话语。
    稚嫩却不失一点威严的话语从悔悟棒的主人口中传出,虽然被这语气一下子吓懵了,但是小町还是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倾听自己上司的训示。
    而且得到了风义武的训示,他也真正的开始了学业上的努力。
    默默的看着他,等待着他的训示。
    索多玛的统治者,请听上主的话!哈摩辣的百姓,请听天主的训示。
    在医院三楼的一间病房,一个头上、右手也是缠绕着绷带,躺在床上,在门边还有七个看起来很狼狈的小弟战战兢兢地站在一边,等待大佬训示。
    这时独孤祥已经穿戴整齐,他站在虎爷面前,把胸膛挺起,像是一个士兵正在等待将军训示。
    这些训示起初可能看来空洞无物,别因此困惑。
    凯蒂对孙小飞略作行礼,就束手站在了一旁,恭候孙小飞的训示。
    为此,他做人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虽不刻意与教习们一起厮混,但逢人即称前辈老前辈,凡事执礼甚勤,首长训示更洗耳恭听,方方面面都按部队要求循规蹈矩。
    待大师兄训示已了,金银花道“起来吧,我与你引见一下众师兄、师姐们。
    洪金宝亲自出来接太太高丽虹,问到对新人有什么训示,他满脸笑容表示不用。
    赖明昌看着这些新来的外门弟子训示道。
    我知道您一直在想着我的训示因此我们一直在一起。
    众人由白铭带回了出发时聚集的广场,给他们又来了一场当众的训示。
    彭风对于彭国强的训示不管不顾,来到二人跟前坐下,嘴里嘻哈道。
    少年点了点头,眼神中期盼着父亲的训示。
    台下一双双炽热的眼神望向沐轩,等待着他的训示。

    汉字详情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KH
    五行:
    仓颉: IVLLL
    四角: 327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2)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4)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 曹操《孙子》序

    (5)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6) 训练;讲习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 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7)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8)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9)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 赞宁《宋高僧传》

    名词

    (1)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2)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3) 解说的词语 。如《尔雅·释训》

    英文翻译

    teach, instruct; exegesis

    方言集汇

    ◎ 粤语:fan3

    宋本广韵

    shì [shi]
    部首: 519
    笔画: 5
    五笔: F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F
    四角: 1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读( )。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示)

    (2)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示像(显露外形);示疾(佛教语。佛菩萨及高僧得病);示现(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示贬于褒(寓批评于表扬);示重(表示器重);示问(指表示问候的简札书启之类);示俭(表现节俭);示优(表示优厚);示惩(表示惩戒);示怀(表示恩德);示导(启示开导);示诲(开导教诲)

    (4) 指示;让人看;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让人知道

    示,语也,以事告人曰示也。——《玉篇》

    示,垂示。——《广韵》

    示我周行。——《诗·小雅·鹿鸣》

    言示之事。——《诗·大雅·抑》

    则不能毋举物示之乎?——《墨子·尚贤下》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袒而示之背。——《左传·庄公八年》

    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左传·成公十年》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归以示成。——《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示仰(指示;传达);示梦(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示下(指示);示导(启示开导);示众(给大家看,特指当众惩罚人);示及(见示、谈到);示化(启示化导);示世(昭示于世人);示唆(启示);示覆(书牍中请对方作答之用语);示知(信函用语。告知);示谕(告知;晓示)

    (6) 暗示;示意解释

    范增数目 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公文,告示

    那看的人虽如人山人海,好在国王久已出示,毋许驱逐闲人,悉听庶民瞻仰。——《镜花缘》

    (2) 泛指命令、指示

    戏子们请老爷的示:还是伺候,还是回去?——《儒林外史》

    (3) 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如:惠示;赐示

    英文翻译

    show, manifest; demonstr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客家话:[梅县腔] s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 潮州话:si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gje/giegʰ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