讪谑

shàn xuè [ shan xue]
繁体 訕謔
注音 ㄕㄢˋ ㄒㄩㄝˋ

词语释义

讥笑﹐调侃。

词语解释

  1. 讥笑,调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有一故相远派在 姑苏 ,有嬉游,书其壁曰:‘大丞相再从姪某尝游。’有一士人 李瑋 ,素好訕謔,题其傍曰:‘ 混元皇帝 三十七代孙 李瑋 继至。’”

引证解释

⒈ 讥笑,调侃。

宋沉括《梦溪笔谈·讥谑》:“有一故相远派在姑苏,有嬉游,书其壁曰:‘大丞相再从姪某尝游。’有一士人李瑋,素好訕謔,题其傍曰:‘ 混元皇帝三十七代孙李瑋继至。’”

讪谑的网络释义

讪谑

  • 讪谑,读音为shàn xuè ㄕㄢˋ ㄒㄩㄝ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讥笑,调侃。
  • 汉字详情

    shàn [sha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MH
    五行:
    仓颉: IVU
    四角: 327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山声。本义:毁谤)

    (2) 同本义

    讪,谤也。与姗略同。——《说文》

    讪,诽毁也。——《苍颉篇》

    恶居下流而讪上者。——《论语》

    居下而讪上,处贫而非富。——《盐铁论·地广》

    有谏而无讪。——《礼记·少仪》

    (3) 又如:讪上(毁谤在上位的人);讪议(毁谤议论);讪刺(毁谤讽刺)

    (4) 讥刺,挖苦

    见朝廷有所任使,非其资序,则相议而讪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偏加些恶谑毒讪。——清· 孔尚任《桃花扇》

    (5) 又如:讪人(让人下不了台;小看人);讪语(说讽剌话);讪嘴(斗嘴);讪侮(讥笑轻侮);讪诮(讥笑嘲讽);讪驳(讥笑批驳)

    形容词

    羞惭,难为情 。如:听到别人的批评,他脸上有些发讪;讪筋(恼羞成怒);讪不搭的(形容难为情);讪脸(厚脸皮)

    英文翻译

    abuse, slander; vilify; ridicul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3

    宋本广韵

    xuè [xue]
    部首: 226
    笔画: 11
    五笔: YHAG
    五行:
    仓颉: IVYPM
    四角: 317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虐声。本义:尽兴地游乐)

    (2) 同本义

    谑,戏也。——《说文》

    谑,浪笑。——《尔雅》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卫风·淇奥》

    此乃今之轻薄子,好作谑词,嘲乡里之类,为一乡所疾苦者。——《朱子全书》

    陈王昔时宴 平乐,斗酒十千姿欢谑。—— 李白《将进酒》

    (3) 又如:谑亲(闹新房);姿欢谑(尽情地欢乐游玩)

    (4) 取笑作乐

    伊其相谑。——《汉书·地理志》。注:“戏言也。”

    调笑来相谑。——李白《陌上桑》

    嗜酒善谑,而好为诗。——《宋史》

    (5) 又如:谑戏(调笑戏弄);谑剧(调笑嬉戏);谑浪(戏谑放荡);谑嘲(戏谑嘲弄);谑弄(戏谑嘲弄);谑词(开玩笑的话)

    形容词

    (1) 喜乐

    无然谑谑。——《诗·大雅·板》。传:“喜乐貌。”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唐· 李白《将进酒》

    (2) 又如:谑谑(喜乐的样子)

    英文翻译

    jeer

    方言集汇

    ◎ 粤语:joek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