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畏惧。《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岳 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为二藩,百姓望风讋惮。”《北史·柳述传》:“ 杨素 时方贵重,朝臣莫不讋惮。”《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讋惮。”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fear; envy; loquac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b5
◎ 潮州话:而衣4 娜奄4 ,rih4 niab4(jih niap) [澄海]niag4(niak)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ab5
◎ 潮州话:而衣4 娜奄4 ,rih4 niab4(jih niap) [澄海]niag4(ni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讋 | 之涉 | 章 | 葉A | 入聲 | 葉 | 開口三等 | 咸 | 鹽A | tɕĭɛp | cjep/tjep |
详细解释
dá
动词
(1) 使惊恐
则虽有疾风,亦弗之能惮矣。——《周礼》
(2) 另见
dàn
动词
(1) (形声。从心,单声。本义:畏难,怕麻烦)
(2) 同本义
岂敢惮行?——《诗·小雅·ń蛮》
何惮于病?——《左传·僖公七年》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何许子之不惮烦?——《孟子·滕文公上》
小人而无忌惮也。——《礼记·中庸》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3) 又如:肆无忌惮;惮劳(害怕劳苦);惮惮(忧惧惶恐);惮烦(畏惧烦琐)
(4) 憎恶;忌恨
权内惮 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 曹公,乞以讨 羽自效。——《三国志·吴主传》
(5) 另见
英文翻译
dread, shrink from, shirk, fear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6
◎ 潮州话:多安6(但)
◎ 潮州话:多安6(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