謇涩

jiǎn sè [ jian se]
繁体 謇澀
注音 ㄐ一ㄢˇ ㄙㄜˋ

词语释义

亦作“謇澁”。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

词语解释

  1. 亦作“ 謇澁 ”。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唐虢州阌乡阿足师传》:“后产男,既愚且惷,手足拳挛,语言謇澁,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杂纪》:“ 升菴 下笔则亹亹不竭,然不善谈,对人言甚謇澁。”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謇澁”。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

宋赞宁等《宋高僧传·唐虢州阌乡阿足师传》:“后产男,既愚且惷,手足拳挛,语言謇澁,唯嗜饮食,殆与平人有异。”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杂纪》:“升菴下笔则亹亹不竭,然不善谈,对人言甚謇澁。”

謇涩的网络释义

謇涩

  • 謇涩是汉语词语,意思是言辞不顺畅;晦涩难懂。出自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唐虢州阌乡阿足师传》。
  •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713
    笔画: 17
    五笔: PFJ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TCR
    四角: 30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寒省声。本义:口吃) 同本义

    言不通利谓之謇吃。——《通俗文》

    因謇而徐言。——李延寿《北史·李谐传》

    (2) 又如:謇吃(言语不流利)

    形容词

    (1) 直言不讳,正直

    外似謇正,内实谄谀。——《北史·徐纥传》

    (2) 又如:謇正(严肃正直);謇直(刚正耿直);謇謇(忠贞直言的样子;正直的言谈)

    英文翻译

    stutter; speak out boldly

    方言集汇

    ◎ 粤语:gin2 hi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n3 [客英字典] ken3 [台湾四县腔] ki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輦仙B開上聲開口三等仙Bkĭɛnkienx/kyeen
    [se]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VYH
    五行:
    仓颉: ESIM
    四角: 3711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 )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2) 同本义

    濇,不滑也。——《说文》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论》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3) 又如:涩噎(因不滑润而梗噎);涩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涩巴巴(形容不滑润);涩浪(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文纹状);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4) 味不甘滑

    酸涩如棠梨。——杜甫《病桔》

    (5) 又如:涩苦(又涩又苦);涩赤(干涩发红);涩重(干涩沉重)

    (6) 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

    (7) 又如:生涩(言词、文字等不流畅);文句艰涩;涩笔(看似拟古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涩僻(文词生涩冷僻);涩辞(言语迟钝);涩体(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8) 道路险阻;不通畅的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涩难(险阻);涩道(无级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涩滞(险阻;不通畅)

    (10) 急。如:涩奈(涩耐。心意不安,羞渐,差涩)

    英文翻译

    astringent; harsh; uneven, 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sap1 sap3
    ◎ 潮州话:思奄4(倏)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