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涩

jiǎn sè [ jian se]
繁体 簡澀
注音 ㄐ一ㄢˇ ㄙㄜˋ

词语释义

1.见"简涩"。

词语解释

  1. 亦作“ 简澁 ”。谓文词简奥晦涩。

    明 宋濂 《深褭先生吴公私谥贞文议》:“斯文之正,非谓其富丽也,非谓其奇诡也,非谓其简涩涣漫也。”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天下之论文者,嗜简澁则主於奇诡,乐敷畅则主於平易,二者皆非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简澁”。谓文词简奥晦涩。

明宋濂《深褭先生吴公私谥贞文议》:“斯文之正,非谓其富丽也,非谓其奇诡也,非谓其简涩涣漫也。”
明方孝孺《赠郑显则序》:“天下之论文者,嗜简澁则主於奇诡,乐敷畅则主於平易,二者皆非也。”

简涩的网络释义

简涩

  • 简涩,读音jiǎn sè,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文词简奥晦涩难懂。
  • 汉字详情

    jiǎ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3
    五笔: T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LSA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间声。本义:竹简。古代书写了文字的狭长竹片)

    (2) 同本义。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统称为“简”。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叫“策”(册)

    畏此简书。——《诗·小雅·出车》

    执简记。——《礼记·王制》。注:“策书也。”

    小简而长。——《考工记·弓人》

    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又如:简素(竹简与缣素。古代用来记载文字的竹帛);简书(古代的公文书于竹简,称为简书);简札(古代用以书写的竹简木札);简帛(简牍与帛。古代书写用品)

    (4) 书籍;信札

    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盐铁论·大论》

    辱致来简,受赐无量。——柳宗元《答贡士元公瑾论仕进书》

    (5) 又如:简末(文牍书简末幅);简策(指书籍);简囊(装书籍的袋子);简书(泛指文书,信札)

    (6) 古兵器。鞭类

    其人年少,虎体人形,腕悬铁简,身挂绿袍。——《薛仁贵征辽事略》

    (7) 又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

    (8) 两根长约六十五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 。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9) 水名 。古黄河下游的支流之一,故道约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

    形容词

    (1) 简省;简易;简单

    繁文简节之音作。——《礼记·乐记》。注:“少易也。”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郦元之简。—— 宋· 苏轼《苏东坡全集·石钟山记》

    (2) 又如:简绝(简练,爽快);简至(治事简易,思想通达);简编凛烈(历史是无情的);简选(简择选拔);简阔(简略宽疏)

    (3) 稀少 。如:简少(稀少;缺少);简出(少出);简缺(疏略缺失);简讼(减少刑狱讼事);简细(细小琐碎)

    (4) 大

    吾党之小子狂简。——《论语》

    周之简圭。——《淮南子·说山》

    (5) 又如:简圭(大的玉圭);简珠(大珠)

    动词

    (1) 通“柬”。选择

    简能而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盖简桃核。——清·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简放(选出遣散);简界(精选之后);简选(简择选拔);;简卜(择日卜问);简才(选择贤才);简用(选用);简拔(选拔,选用提拔)

    (3) 怠慢;倨傲 。如:简侮(轻侮);简薄(鄙薄轻视);简倨(犹高傲);简恣(简慢放肆);简亵(怠慢,失敬不恭);简弛(惰慢弛废);简怠(怠慢)

    (4) 简化,使得简单或较简单 。如:简出(精简放出);简缘(减除繁冗的外务。即寡欲)

    (5) 检阅 。如:简稽(检阅稽核);筒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简阅(检阅);简徒(检阅部众)

    (6) 检查;检验

    细细简认,件件都是王庆的。——《水浒传》

    (7) 又如:简尸(验尸);简较(查阅;核对);简验(检查验看);简孚(稽核属实,真确可信)

    (8) 捐弃;剔除 。如:简去(剔除);简汰(裁减;淘汰);简除(减免废除);简弃(捡除;抛弃)

    (9) 分别;辨别 。如:简认(辨认);简别(甄别);简序(甄别次序);简第(甄别等第);简会(区别理解)

    (10) 通“谏”。谏诤,直言规劝

    犹之未远,是用大简。——《左传·成公八年》

    英文翻译

    simple, terse, succinct, a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2

    宋本广韵

    [se]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VYH
    五行:
    仓颉: ESIM
    四角: 3711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 )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2) 同本义

    濇,不滑也。——《说文》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论》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3) 又如:涩噎(因不滑润而梗噎);涩道(刻有花纹的倾斜石砌);涩巴巴(形容不滑润);涩浪(古代宫墙基垒石凹入,作文纹状);涩脉(脉动往来不流利,虚细而迟)

    (4) 味不甘滑

    酸涩如棠梨。——杜甫《病桔》

    (5) 又如:涩苦(又涩又苦);涩赤(干涩发红);涩重(干涩沉重)

    (6) 说话、写文章迟钝艰难、生硬、不流畅

    生而舌短,涩于言论。——《宋书·南郡王(刘)义宣传》

    (7) 又如:生涩(言词、文字等不流畅);文句艰涩;涩笔(看似拟古不流利,实则庄茂而沉着有力的笔法);涩僻(文词生涩冷僻);涩辞(言语迟钝);涩体(艰涩难读、自成一格的文章体式)

    (8) 道路险阻;不通畅的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涩难(险阻);涩道(无级次的石砌陡斜小路);涩滞(险阻;不通畅)

    (10) 急。如:涩奈(涩耐。心意不安,羞渐,差涩)

    英文翻译

    astringent; harsh; uneven, rough

    方言集汇

    ◎ 粤语:sap1 sap3
    ◎ 潮州话:思奄4(倏)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