詟惧

zhé jù [ zhe ju]
繁体 讋懼
注音 ㄓㄜˊ ㄐㄨˋ

词语释义

1.恐惧。 2.谓使之恐惧。

词语解释

  1. 恐惧。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有星坠於 神武 营,众驴并鸣,士皆讋惧。”《旧唐书·宣宗纪》:“使天下之人,重足一迹,皆讋惧奉面,而慢易在心。”

  2. 谓使之恐惧。

    明 方孝孺 《鬻拳》:“语之而不听,则讋惧之,咄咤之,俾不敢肆其志,婴儿之术耳。”

引证解释

⒈ 恐惧。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有星坠於神武营,众驴并鸣,士皆讋惧。”
《旧唐书·宣宗纪》:“使天下之人,重足一迹,皆讋惧奉面,而慢易在心。”

⒉ 谓使之恐惧。

明方孝孺《鬻拳》:“语之而不听,则讋惧之,咄咤之,俾不敢肆其志,婴儿之术耳。”

詟惧的网络释义

詟惧

  • 詟惧(讋惧),拼音是zhé jù,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恐惧;也指使之恐惧。
  • 汉字详情

    zhé [zhe]
    部首: 713
    笔画: 12
    五笔: DXYF
    仓颉: IPYMR
    四角: 43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惧怕;震慑

    詟,失气言也。——《说文》

    群臣震詟。——《汉书·张汤传》

    陆詟水栗。——班固《东都赋》

    竦詟怖。——扬雄《羽猎赋》。注:“恐惧也。”

    诸将詟服,莫敢枝梧。——《汉书·项籍传》

    决两阵之胜,噫呜咄嗟,足以詟敌,我不如公。——《新唐书·李密传》

    (2) 又如:詟惕(惊骇);詟敌(震慑敌人);詟骇(惊惧);詟惮(惧怕);詟息(因惧怕而不敢出气);詟栗(恐惧);詟挠(畏惧屈服);詟惧(恐惧)

    英文翻译

    fear; envy; loquacious

    方言集汇

    ◎ 潮州话:而衣4 娜奄4 ,rih4 niab4(jih niap) [澄海]niag4(niak)

    宋本广韵

    [ju]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四角: 9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

    宋本广韵

    詟惧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