觏晤
繁体
覯晤
注音
ㄍㄡˋ ㄨˋ
词语释义
会面。
词语解释
会面。
元 揭傒斯 《城南宴集诗后序》:“京师天下游士之匯,其适然覯晤,为千载谈者之资,定百世通家之本,代有之矣。”
引证解释
⒈ 会面。
引元揭傒斯《城南宴集诗后序》:“京师天下游士之匯,其适然覯晤,为千载谈者之资,定百世通家之本,代有之矣。”
觏晤的网络释义
觏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见,冓(
)声。本义:遇,遇见;看见)(2) 同本义
觏,遇见也。——《说文》
亦既觏止。——《诗·召南·草虫》
我觏之子。——诗·豳风·伐柯》
乃觏于京。——《诗·大雅·公刘》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诗·邶风·柏舟》
(3) 又如:觏闵(遭遇不幸);觏晤(会面);觏面(见面);觏止(相遇)
(4) 遭遇 。如:觏侮(遭受欺侮)
(5) 构成。通“构”
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左传·成公六年》
(6) 又如:觏恶(构成疾疢)
英文翻译
meet or see unexpectedly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日,吾声。“日”表日光。本义:聪明,明白) 同本义
晤,明也。——《说文》。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
真宗英晤之主。——《宋史·真宗纪赞》
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新唐书》
动词
(1) 觉悟,受启发而明白
病深理方晤,悔至心自烧。——孟郊《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侍中以才晤之奇,飞芳晋牒。——唐· 李俨《道因法师碑》
即晤三空。
(2) 与…相遇;见面
彼美淑晤。——《诗·陈风·东门之池》
卿卿如晤。——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晤君(面见君主;看见君王);晤教(当面聆听教诲的谦辞);晤会(晤对。会面);晤叙(见面叙谈);晤言(见面谈话;当面谈话);晤别(见面告别)
(4) 对,面对
可以晤歌。——《诗·陈风·东门之池》。传:“晤,遇也。”笺:“晤,犹对也。”
(5) 又如:晤歌(相对而歌)
(6) 同“焐”。温暖之意
你不穿,且待老猪穿一穿,试试新,晤晤脊背。——《西游记》
英文翻译
have interview with; me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u3 [梅县腔]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3 [客英字典] ngu5 [宝安腔] ngu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 潮州话:ngo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u3 [梅县腔]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3 [客英字典] ngu5 [宝安腔] ngu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誤 | 五故 | 疑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h/nguh | ŋ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