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学

shì xué [shi xue]
繁体 視學
注音 ㄕˋ ㄒㄩㄝˊ

词语释义

视学 shìxué

(1) 督学

educational inspector

词语解释

  1. 周 制,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视学”。

    《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 孔颖达 疏:“天子视学,必遂养老之法则,养老既毕,乃命诸侯羣吏令养老之事。天子视学者,谓仲春合舞,季春合乐,仲秋合声。於此之时,天子亲往视学也。”

  2. 天子亲往或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 孔颖达 疏:“视学谓考试学者经业。或君亲往,或使有司为之,非天子大礼也。”《新唐书·礼乐志四》:“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禪、巡狩、视学、耕籍、拜陵。”后泛指官员考察学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余近观公同乡 冯桂芬 所为公墓誌铭,称公视学 云南 ,革新生红案银。” 清 乔崇修 《挽方石川》诗:“迨君入 西川 ,视学三岁周;自兹音尘隔,合併嗟无由。”

  3. 学官名。1906年( 清 光绪 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各省提学使司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各级劝学所亦各设视学一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仍设视学。国民党统治时期改为督学。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一:“我们起初以为怕是甚么省视学或者委员来了。”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因为他形容得太恶俗了, 俞视学 插嘴道:‘少造点口孽呵!有道理讲得清的。’”

引证解释

⒈ 周制,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视学”。

《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
孔颖达疏:“天子视学,必遂养老之法则,养老既毕,乃命诸侯羣吏令养老之事。天子视学者,谓仲春合舞,季春合乐,仲秋合声。於此之时,天子亲往视学也。”

⒉ 天子亲往或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

《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
孔颖达疏:“视学谓考试学者经业。或君亲往,或使有司为之,非天子大礼也。”
《新唐书·礼乐志四》:“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禪、巡狩、视学、耕籍、拜陵。”
后泛指官员考察学政。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余近观公同乡冯桂芬所为公墓誌铭,称公视学云南,革新生红案银。”
清乔崇修《挽方石川》诗:“迨君入西川,视学三岁周;自兹音尘隔,合併嗟无由。”

⒊ 学官名。1906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各省提学使司设省视学六人,承提学使之命,巡视各府、厅、州、县学务。各级劝学所亦各设视学一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教育部及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仍设视学。国民党统治时期改为督学。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一:“我们起初以为怕是甚么省视学或者委员来了。”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因为他形容得太恶俗了, 俞视学插嘴道:‘少造点口孽呵!有道理讲得清的。’”

视学的国语词典

天子亲往国学,行释奠养老的礼仪。

视学的网络释义

视学

  • 视学,汉语词汇。
  • 拼音:shì xué
  • 释义:1. 周 制,天子亲临国学行春秋祭奠及养老之礼,称“视学”。2. 天子亲往或派有司到国学对学子进行考试。3. 学官名。
  • 古代学校教育的一种制度。如汉代皇帝常往太学省视,召集博士讲论经义,或考察学生学业。亦或官名。
  • 视学造句

    目的用体视学方法较准确揭示风湿性瓣膜病不同类型的心肌病理损害特点。
    目的应用体视学方法探讨衰老对大鼠视网膜总厚度及各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运用体视学方法观测了人鼻粘膜毛细血管密度。
    政府现时仅在自愿参加的学校进行视学。
    介绍了图像处理与体视学技术相结合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政府制定了表现指标,作为学校自我评估和教育署视学时评估学校表现的依据。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摄入过量碘时甲状腺的形态和体视学变化。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对不同胚(日)龄小鼠输尿管芽发育及肾单位数目进行系统观察和定量分析。
    突触电镜观察及体视学定量检测结果。
    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低碘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并进行体视学测量。
    另一方面我们在体视学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模拟。
    该中心隶属于昆士兰大学生物学与化学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主要致力于视学、触觉和听觉生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方法比较多田公式、体视学技术和软件边界法测量颅内出血的准确性,并比较它们的实用性。
    本文用成年人、牛、猪、羊和狗的心脏对左心室条束(亦称假腱索)进行了体视学研究。
    斜长石粒度分布的体视学特征显示,在对流条件下,岩浆成分通过晶体与熔体的差异运动而发生变异。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扫描电镜中应用体视学原理定量研究金属脆性断口的方法。
    目的初步探讨小细胞癌与小淋巴细胞性非何杰金淋巴瘤鉴别的体视学参数。
    对地方性氟病病区胎儿肾上腺皮质细胞进行超微结构体视学研究。
    两个概念和最新进展,目前神经功能障碍会接受质素保证视学。
    由二零零一至二零零二学年开始,政府将选择具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视学。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BH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词

    (1)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潮州话:si6 si7(sĭ sī) <旧读>si3(sì)

    宋本广韵

    xué [xue]
    部首: 344
    笔画: 8
    五笔: IPB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BND
    四角: 9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

    英文翻译

    learning, knowledge;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hok6

    宋本广韵

    视学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