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为至宝

shì wéi zhì bǎo [shi wei zhi bao]
注音 ㄕˋ ㄨㄟˊ ㄓˋ ㄅㄠˇ

词语释义

至宝:极珍贵的宝物。极其珍视,看成是最珍贵的宝物。

视为至宝造句

可是,在别人眼里视为至宝的荣誉证书、样刊样报,他却视若垃圾,要全部处理。
疯狂集邮三十年,对两岸对峙期“你来我往”相互盖戳其上、涂销敏感字眼的信函、明信片,他素来视为至宝,加以搜集,共十余封。
不仅是莫言的作品走俏市场,莫言的所有用品都成了香饽饽,连他老家房子的墙皮、门前的萝卜都被一些人视为至宝,都想沾一沾灵气。
记者推荐记得还很小的时候,曾有一本厚厚的简笔画册,里面有各种风景、动植物、肖像等等,一直被自己视为至宝,没事就翻出来瞅瞅。
它凭借无可复制的口感、来之不易的采集方式,被咖啡商视为至宝,备受顶级吃货青睐。
我买到这些画册,视为至宝。
可可豆被视为至宝,当货币使用,也用来制作一种名为巧克力的饮料。
琉球人素好书法,得知王文治是中国书法名家,纷纷重金求书,视为至宝,一时间在琉球书名风靡。
一个多世纪来,多个军事大国轮番将金兰湾视为至宝。
主人认为其皆是“古茶圣药”,视为至宝,轻易不售。
几个世纪以来,它被历代帝王视为至宝,至今仍比一辆崭新的法拉利轿车还珍贵。它到底是什么呢?
这份资料被西方国家“视为至宝”,揪出了一大批“潜伏”的苏联间谍。
不论哪种原因,死神最终还是夺走了那个被全家视为至宝的孩子。
无论什么品种,不论何种题材,他都以极其简练的手法,随形取题,略施勾凿,妙趣自成,被当时人视为至宝。
“红色经典”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文艺现象,它蕴含着中华民族视为至宝的精神财富。
三天前,要不是秦远一出门就后悔没有先把东西放好,这一本被天下兵家视为至宝的军神遗书,早就灰飞烟灭了。
人物师阎立本,花鸟法恽寿平,俱精整有致,得者视为至宝。
“第一品牌”身后汩汩而出的创新动力,被方太掌舵人茅忠群视为至宝。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BH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词

(1)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潮州话:si6 si7(sĭ sī) <旧读>si3(sì)

宋本广韵

wéi,wèi [wei,wei]
部首: 108
笔画: 4
五笔: YL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SI
四角: 34027

详细解释

wéi

动词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词

介词

(1) 被 ——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1) 和 ——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助词

(1) 的,之 ——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wèi

动词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介词

(1) 因为,由于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英文翻译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4 wai6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621
笔画: 6
五笔: GC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G
四角: 10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后序》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

(4) 来;去

至,来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

〈形〉?

(1)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最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

(3) 深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

(4)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

(5) 得当;恰当

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

(6) 亲近 。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

(7) 真挚;诚挚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8) 又如:至诚;至友

(9) 周到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副词

(1) 大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2)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

(3) 极;最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

(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

(5) 一定;必

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

(6) 竟,竟然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

名词

(1) 夏至、冬至的简称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

(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

(4)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5) 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

(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7) 准则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1) 乃;乃至;以至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2) 至于,甚至于 ——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介词

到…时候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reach, arrive; extremely, very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沙头角腔] zi5 [陆丰腔]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梅县腔] tje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脂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tɕicjiih/tjih
bǎo [bao]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GY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MGI
四角: 3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2) 同本义

宝,珍也。——《说文》

稼穑维宝。——《诗·大雅·桑柔》

以作尔宝。——《诗·大雅·崧高》

宝玉者,封圭也。——《谷梁传·定公八年》

以其宝来奔。——《国语·鲁语》。注:“玉也。”

怀其宝。——《论语》

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珠宝;宝函(宝匣);珍宝(珠玉宝石等);宝肆(出售珍宝的店铺);宝冕(宝冠。用宝石装饰的帽子);宝钏(以金玉等制作的手镯);宝钗(首饰名。用金银珠宝制作的双股簪子)

(4) 珍贵的东西

轻敌几丧吾宝。——《老子》。注:“身也。”

啬其大宝。——《吕氏春秋·先已》。注:“身也。”

正得秋而万宝成。——《庄子·庚桑楚》

不爱珍奇重宝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献宝;财宝;传家宝;文房四宝

(6) 印信符玺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红楼梦》

(7) 又如:宝札(玺书。古代以印章封记的文书;私人书信的敬辞);宝符(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

(8) 对小孩儿亲爱的称呼 。如:我的小宝

(9) 一种赌具。方形,用牛角或硬木做成,上有指示方向的记号,参加赌博的人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开宝,你们有胆子没有?—— 老舍《骆驼祥子》

(10) 货币 。如:通宝;元宝

(11) 姓

动词

(1) 珍爱,珍视

吾有三宝,持而宝之。——《韩非子·解老》

(2) 又如:宝身(珍惜身躯);宝重(珍惜重视);宝惜(珍惜)

(3) 珍藏 。如:宝录,宝蓄(珍藏)

形容词

(1) 珍贵的,宝贵的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李斯《谏逐客书》

(2) 又如:宝刀(珍贵的战刀);宝玉(珍贵的玉);宝书(宝籍。珍贵的书籍)

(3) 贵重的;由于其美丽、稀有或硬度而在商业上具有极高价值的 。如:宝衣(贵重的衣服);宝床(贵重的坐具或卧具)

(4) 敬词

(5) 敬称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如:宝字(帝王、神仙所写的字);宝位(帝位)

(6) 敬称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宝鼎(香炉);宝篆(形容香炉之烟缕缕曲折上升,状如篆文)

(7) 敬称与道教有关的事物。如:宝忏(僧道祝祷时念诵的经文);宝诀(道教修炼的秘诀)

(8) 敬称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如:宝斋;宝舟;宝号

英文翻译

treasure, jewel; precious, ra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o3 bau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bo3 [梅县腔] bau3
◎ 潮州话:bo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