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西 | 先稽 | 心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siei | se/se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
),贵声。从阜,与山或建筑有关。本义:崩颓;坠下)(2) 同本义
隤,下队也。——《说文》
隤铜丸以擿鼓。——《汉书·史丹传》。师古曰:“隤,下也。”
障隤处。——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隤缺(倒塌崩坏之处);隤圮(倒塌;毁坏);隤陷(跌倒或掉下);隤照(落日,夕照)
(4) 使坠下 (附着苗根)
苗生叶以上,稍耨陇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汉书·食货志上》
(5) 败坏
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 司马迁《报任安书》
士众灭兮名已隤。——《汉书·苏武传》。师古曰:“隤,坠也。”
(6) 降下 。如:隤祥(降赐祥瑞)
(7) 地下流动
水隤以绝商颜,东至山领十余里间。——《汉书·沟洫志》。 颜师古注:“下流曰隤。”
(8) 遗失
乐隤心,其如忘,哀缘情而来宅。——《文选·陆机·叹逝赋》
名词
(1) 风车的出粮口
碓隤扇隤舂簸扬。——《急就篇》
(2) 疝气
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颓与聩古字通。——《内经》
(3) 周邑名 。故城在今河南省获嘉县境。一说在河南省修武县境
河内 修武有 隤城。——《郡国志》
形容词
(1) 安
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易·系辞下》
(2) 柔顺的样子 。如:隤然(柔顺随和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i2 kui2 [台湾四县腔] tui2 kui2 [客英字典] tui2 kwui2 [梅县腔] t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穨 | 杜回 | 定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duai/duoi | dʰu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