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夫

xī shān fū [ xi shan fu]
注音 ㄒ一 ㄕㄢ ㄈㄨ

词语释义

即《史记·伯夷列传》:“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而 伯夷、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遂饿死於 首阳山。”后因以“西山夫”为 伯夷、叔齐 的代称。

词语解释

  1. 见“ 西山饿夫 ”。

引证解释

⒈ 见“西山饿夫”。

汉字详情

[xi]
部首: 615
笔画: 6
五笔: S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CW
四角: 1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ieise/sei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
fū,fú [fu]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FW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O
四角: 5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

(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man, male adult, husband; th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ʰĭubyo/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