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国

xī guó [ xi guo]
繁体 西國
注音 ㄒ一 ㄍㄨㄛˊ

词语释义

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指西域。 指佛教发源地。 指西蜀。 指欧美国家。

词语解释

  1. 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 周公 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2. 指西域。

    《晋书·苻丕载记》:“是时安西 吕光 自 西域 还师,至于 宜禾 , 坚 凉州 刺史 梁熙 谋闭境距之。 高昌 太守 杨翰 言于 熙 曰:‘ 吕光 新定西国,兵强气鋭,其锋不可当也。’”

  3. 指佛教发源地。

    唐 张祜 《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分明西国来人説,赤佛堂西是 汉 家。”《敦煌曲子词·苏莫遮》:“面慈悲,心欢喜,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4. 指 西蜀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苏轼 《隆中》诗:“ 诸葛 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 客不胜悲。”

  5. 指 欧 美 国家。

    清 王韬 《建铁路》:“电气通标,轮车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而 中国 以为不急之务。”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公羊传·僖公四年》:“古者周公东征则西国怨,西征则东国怨。”

⒉ 指西域。 《晋书·苻丕载记》:“是时安西吕光自西域还师,至于宜禾,坚凉州刺史梁熙谋闭境距之。

高昌太守杨翰言于熙曰:‘ 吕光新定西国,兵强气鋭,其锋不可当也。’”

⒊ 指佛教发源地。

唐张祜《听简上人吹芦管》诗:“分明西国来人説,赤佛堂西是汉家。”
《敦煌曲子词·苏莫遮》:“面慈悲,心欢喜,西国神僧远远来瞻礼。”

⒋ 指西蜀。

唐张乔《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东林。”
宋苏轼《隆中》诗:“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 蜀客不胜悲。”

⒌ 指欧美国家。

清王韬《建铁路》:“电气通标,轮车铁路,西国以为至要之图,而中国以为不急之务。”

西国的网络释义

西国 (西国释义)

  • 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 西国造句

    巴西国奥在参加以往的奥运会时,都是自行安排住宿,而这次在北京,他们选择居住在奥运村,小罗的现身奥运村也引起了一阵骚动。
    有令不行或执行中打折扣等等相关,是致使山西国有重点煤矿矿难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至于助理教练已经基本确定的有原陕西国力队外援雷纳托,原广东日之泉助教冯峰,前者主要负责青训,目前暂时与冯峰一起带队冬训。
    在巴西国内锦标赛上主场连续失利的巴西帕尔梅拉斯队队员不仅夺冠希望渺茫,现在他们甚至开始担心起自己的身家性命来。
    首先,我会确保我妻子和儿子的生命安全。接下来我会带走所有的格雷米奥、利物浦以及巴西国家队的队服。
    第二年,他射门得分的纪录以及超凡的敏捷使他入选巴西国家队参加世界杯。
    武汉晨报岂能罚款了事,陕西国力。
    参加这次四国赛的有巴西国奥队、韩国国奥队、澳大利亚国奥队。
    罗比尼奥将交出自己的肖像权,在巴西国内的这段时间他将作为桑托斯的广告模特。
    屠阳自称早已于千年前斩杀明佛于神魔阁之上,视东方剑气二宗为欺世盗名之徒,势力越发强大的屠阳,终于率旗下西国三侍七卫及其咒剑信徒向中州大地宣战。
    萧柒原以为六哥会深深的记恨西国元帅,因为整个北国军队都是丧生在她的手上,没想到萧陆说的竟是没有什么仇恨,不但如此,且和死敌立下了君子协定。
    大西国治选择了原小牧村以及大西村之间的湖泊作为试验地点。
    因为,刚才有位将军也曾说过,我红堂攻打辽西国国主只会落得一场提徒劳而无功。
    供职于西安某国企的梁鑫认为,他对于陕西足球情结仍停留在上世纪末的陕西国力队时期,对于外迁入陕的球队,他本人将拭目以待。
    论理学上,利玛窦用中文撰写了《交友论》;在心理学上写出了《西国记法》。
    在厨房、卫生间的屋顶,楼上穿下来的排水管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发生滴漏,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生产的新型排水系统彻底颠覆了传统排水模式。
    本届世界杯上巴西队球员罗比尼奥留了一种新式胡须,而远在巴西国内,球迷们则发起了一场网上运动,他们在博客中大呼这位长着张娃娃脸的前锋赶快把胡子剃掉。
    这让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起来,小罗是巴西国奥队里的中流砥柱。
    巴西国家足球队在巴西马塞约举行比赛。
    他也支持以徵兵制度作为解构巴西国内阶级区分的方法。

    汉字详情

    [xi]
    部首: 615
    笔画: 6
    五笔: S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CW
    四角: 1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ieise/sei
    guó [guo]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GY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WMGI
    四角: 60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又如:齐国;晋国;郑国

    (4)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国中(王城之内;国内);国人(国都中的人);国迁(国都迁徙);国阴(都城北郊);国郊(国都周围地名);国禁(古代国都中的禁令);国邑(城邑);国刑(城中施行的刑罚)

    (6)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7) 又如:国纪(旧指国家礼制与法令);国帑(国库中的钱币);国禄(国家的俸禄);国课(国税;国家税收);国器(可主持国政的人才)

    (8)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9) 又如:国租(封地的田赋)

    (10) 帝王 。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11) 部落

    凡七十八国。 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12) 地方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13) 家乡

    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14) 姓

    英文翻译

    nation, country, nation-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wok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