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xī zhōu [ xi zhou]
注音 ㄒ一 ㄓㄡ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朝代名。

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词语解释

  1. 朝代名。

    周 自 武王 至 幽王 都 镐京 , 平王 迁都 洛邑 ,以 镐京 在 洛邑 之西,故称 幽王 以前之 周 朝为 西周 。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西周 之美可寻, 文 武 之迹不坠。”《通志·三王纪下》:“自 武王 元年己卯,至 厉王 四十年己未,二百八十一年;自 共和 元年庚申,至 幽王 十一年庚午,七十一年,共三百五十二年为 西周 。”

  2. 指 周 都 镐京 。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 宗周 也” 汉 郑玄 笺:“ 宗周 , 镐京 也,谓之 西周 。”《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 西周 , 镐京 也。” 晋 潘岳 《西征赋》:“秣马 皋门 ,税驾 西周 。”

引证解释

⒈ 朝代名。 周自武王至幽王都镐京,平王迁都洛邑,以镐京在洛邑之西,故称幽王以前之周朝为西周。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西周之美可寻, 文武之迹不坠。”
《通志·三王纪下》:“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厉王四十年己未,二百八十一年;自共和元年庚申,至幽王十一年庚午,七十一年,共三百五十二年为西周。”

⒉ 指周都镐京。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周也” 汉郑玄笺:“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
《国语·周语上》:“幽王二年, 西周三川皆震。”
韦昭注:“西周,镐京也。”
晋潘岳《西征赋》:“秣马皋门,税驾西周。”

西周的国语词典

朝代名。(西元前1111~771)​周武王至幽王定都镐京,故称为「西周」。

西周的网络释义

西周 (中国历史朝代)

  •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 西周的翻译

    英语: Western Zhou (1027-771 BC)​
    法语: dynastie Zhou de l'ouest

    西周造句

    列爵分土,建立众多的诸侯国以拱卫王室,这是西周建国的基本做法之一。
    出土一大批相对完整的青铜器、原始瓷器和印纹陶器组合,年代约在西周至春秋阶段,填补了福建地区此阶段考古学研究的许多缺环。
    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中,也发现此类圈手铜人,表明与三星、金沙有亲族关系。
    当年西周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职分了。
    西周的毛公鼎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或“钟鼎文”。
    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的始封地,也就是文献中的“燕”。
    西周厉王暴虐奢侈,以杀“弭谤”,对批评其过失者,格杀勿论,终使“国人莫敢言”。
    古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经明确分煮。
    交杯酒大约起源于新时器时代晚期,婚礼合卺始于夏商、西周时代。
    这套四马驾辕的“青铜车”,车辖、车輨、车軎等相继露出,给世人初步展现出西周“第一豪车”的气势。
    其中,陈介祺收藏的西周毛公鼎原件及其原拓片也亮相潍坊。
    这么一个有大功于西周的人,其“善御”之技却是跟泰豆氏学来的,泰豆氏也就是豆氏公认的得姓始祖。
    这里讲,西周宫廷道路两侧各栽植九株棘树,正面栽植三棵槐树,群臣朝见天子时,卿大夫和公侯伯子男站在棘树下面,“三公”站在槐树下面。
    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周丞相姜子牙,药王孙思邈,八仙中的汉钟离、吕洞宾、刘海蟾等等。
    而在此前,西周的“八珍”出自镐京,汉唐两代更使陕菜达到了高峰。
    秦国不向西周借道,是因为西周紧邻周天子所在,借道西周而对韩国发动战争,他惟恐天下诸侯指责秦国有假途灭虢之嫌,以伐韩为名而窥伺周之九鼎。
    淮夷最早出现的时间为西周中期偏早,而不是普遍认为的殷代或者西周早期。
    中国古代城阙至迟到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根据其平面形制可分单阙、双阙和三出阙三种类型。
    兴的概念来自西周的乐语,其本义是连类譬喻。
    考德字源流,甲骨文的德字是王功,西周金文的德字是王德,春秋变成贵族品德,战国后扩成为士德、官德,两宋扩及细民吃饭睡觉说话思想无所不包的琐屑之德。

    汉字详情

    [xi]
    部首: 615
    笔画: 6
    五笔: S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CW
    四角: 106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2)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3)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4)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名词

    (1) 方位词。日落的方向,西方

    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说文》

    王用享于西山。——《易·随》

    宅西。——《书·尧典》

    以白琥礼西方。——《周礼·大宗伯》

    赵王因起兵南戍 韩梁之西边。——《战国策·赵策一》

    故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异居而同财,有余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仪礼·丧服》

    (2) 又如:西班(武官。唐凡朝会,武官班于西);各奔西东(各奔前程);西帮(经营钱庄业的山西人);西都(古指洛阳);西裔(西部边远地区);西牛贺洲(佛经中四大部洲之一,在西方)

    (3) 古称西边的邻国

    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唐· 皎然《寄题云门寺梵月无侧房》

    (4) 又如:西僧(西蕃僧人);西人(宋时指西夏人)

    (5) 现代我国称欧美为“西洋”或“泰西”,简称“西”

    初中西不睦,地方官出示,禁止华人受雇外洋,供其服役。—— 清· 夏燮《粤民义师记》

    (6) 又如:西珠(西洋商人贩运到中国来的珍珠);西番柿子(番茄)

    (7) 西天的简称。佛经中指佛祖所在之处为极乐世界,也叫“西天” 。如:西土(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印度古称天竺,因在中国之西,故称);西方净土(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8) 复姓。如:西乞;西王;西宫;西郭

    英文翻译

    west(ern); westward, occident

    方言集汇

    ◎ 粤语:sai1
    ◎ 客家话:[宝安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海陆丰腔] si1 [陆丰腔] si1 [沙头角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 潮州话:s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西先稽齊開平聲開口四等sieise/sei
    zhōu [zhou]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MF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G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2) 同本义

    周,密也。——《说文》

    忠信为周。——《国语·鲁语》

    自周有终。——《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

    人不可不周。——《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

    其藏之也周。——《左传·昭公四年》

    辅周则国必强。——《孙子·谋政》

    责己也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3) 又如:周悉(周密);计划不周;周谋(周密的谋划);周严(周密严谨);周谨(周密谨慎);周虑(周密考虑)

    (4) 稠密;紧密

    橐之而约则周也。——《周礼·考工记·函人》

    具车徒以受地必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注:“密也。”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襄公十二年》。注:“固也。”

    (5) 又如:周置(密布);周云(密云,浓云);周闭(严密隐蔽内情)

    (6) 亲密,亲切,熟悉而情深

    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韩非子·说难》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论语·尧曰》

    (7) 又如:周笃(亲密深厚);周厚(亲密深厚);周亲(至亲);周党(至亲好友)

    (8) 周到,处处留意和体贴;周全;全面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9) 又如:周致(周到严格);周细(周详);周悉(周到详尽);周委(周详委曲)

    (10) 完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愈《原毁》

    (11) 又如:周置(周全;办理);周庇(周全;庇护);周足(完备;充足);周普(完备;普遍);周方(周全方便)

    (12) 遍及;普遍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柳宗元《封建论》

    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13) 又如:周身温暖;周谒(遍访);周览(遍览;巡视);周顾(环视);周观(纵观;遍览)

    (14) 诚,忠信

    公不周乎伐郑也。——《谷梁传·成公十七年》

    名词

    (1) 周围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管子·八观》

    (2) 又如:周驰(京城周围专供帝王车马行驶的道路);周回(周围);周合(四周合拢);周城(古代天子之城。周围城垣回绕不缺,与“斩城”对称)

    (3) 拐角儿

    有杕(:挺立貌)之杜,生于道周。——《诗·唐风·有杕之林》

    (4) 星期 。如:周末;上周

    (5) 朝代名

    (6)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南)。历史上称平王东迁以前为西周,以后为东周。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共历三十四王,八百多年

    周景王之无射( )。(《国语》记载, 周景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521年铸成“无射”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南北朝时,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史称北周。为隋所灭

    (8) 唐时,武则天临朝执政,改国号为周

    (9) 五代时,郭威继后汉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960年为宋所灭

    (10) 姓

    动词

    (1) 绕一圈,环绕

    逐之,三周华不注。(山名。)——《左传·成公二年》

    垣墙周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周屈(环绕盘曲);周沓(回环错杂);周圆(循环);周转(运转,运行);周复(循环;反复)

    (3) 保全

    小智非周身之务。——《萤火赋》

    (4) 又如:周方(帮助;关照;周全)

    (5) 通“週”。周济;救济

    靡人不周。——《诗·大雅·云汉》

    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周天下。——《礼记·月令》

    周贫济老,咱们先倒挫磨起老奴才来了?——《红楼梦》

    (6) 又如:周才(济世之才);周亟(救济急难);周急(周济困急);周务(济事,成事);周养(周济供养)

    (7) 合,适合

    宫室器械周于资用。——《韩非子·难二》

    (8) 又如:周容(敬合取容);周和(谐合)

    (9) 巩固

    盟,所以周信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10) 又如:周固(牢不可破)

    (11) 保密

    周而成,泄而败。——《荀子·解蔽》

    (12) 通“调”( tiáo)调和,协调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楚辞·离骚》

    贵其周于数。——《淮南子·原道》。注:“周,调也。”

    立手四时之周。——《韩诗外传》

    动词

    (1) 回

    週,回也。——《玉篇》

    (2) “週”同“周”

    週,俗周字。——《正字通》

    英文翻译

    Zhou dynasty; circumfer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东莞腔] ziu1 [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台湾四县腔] zu1 ziu1 [海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職流平聲開口三等cju/tjout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