褰裳

qiān cháng [ qian chang]
注音 ㄑ一ㄢ ㄔㄤˊ

词语释义

1.撩起下裳。 2.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南朝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墨子诸生褰裳救楚,鲁连隐士高论却秦,况乎谬蒙知己,宁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鳖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

词语解释

  1. 撩起下裳。

    《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 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 , 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 ,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 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设坛於 河 ,依 尧 故事。”《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圣, 成王 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引证解释

⒈ 撩起下裳。

《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⒉ 相传公输班为楚设置云梯,欲攻宋,墨翟闻之,“自鲁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郢说楚王。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陈徐陵《让散骑常侍表》:“昔墨子诸生褰裳救楚,鲁连隐士高论却秦,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
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黄宗羲《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⒊ 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虞而事夏。

舜乃设坛於河,依尧故事。”
《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虞舜褰裳, 周公復辟,良以大禹至圣, 成王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唐孙华《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褰裳的国语词典

提起衣裳。

汉字详情

qiān [qian]
部首: 623
笔画: 16
五笔: PFJE
五行:
仓颉: JTCV
四角: 3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衣,寒省声。本义:套裤) 同本义

褰,绔也。——《说文》

征褰与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振养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学并序》

动词

(1) 撩起

褰,褰衣。——《广韵》

暑无褰裳。——《礼记·曲礼上》

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后汉书·崔骃传》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诗·郑风·褰裳》

揽辔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远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3) 散开

自非烟褰雨霁,不辨此远山矣。——《水经注》

英文翻译

underclothing; to pick up one's skirts

方言集汇

◎ 粤语:hin1
◎ 客家话:[梅县腔] kian1 [台湾四县腔] kien1 [客语拼音字汇] kian1 [海陆丰腔] kien1 [客英字典] kien1 [宝安腔] k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乾仙B開平聲開口三等仙Bkhien/qyenkʰĭɛn
cháng,shang [chang,shang]
部首: 623
笔画: 14
五笔: IPK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FBRYV
四角: 90732

详细解释

cháng

名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ang

shang

(1) ——用于“衣裳”

(2) 另见 cháng

英文翻译

clothes; skirt; beautiful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g2 [梅县腔] shong2 [沙头角腔] song2 [东莞腔] song1 song2 song3 [海陆丰腔]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客英字典] shong2 [宝安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ʑĭaŋz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