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贬

bāo biǎn [ bao bian]
繁体 褒貶
注音 ㄅㄠ ㄅ一ㄢ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褒贬 bāobiǎn

(1) 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

褒贬是非
praise and disparage

(2) 说…的坏话,恶意批评(偏义复词)

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speak ill of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praise and disparage]∶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三国演义》褒贬是非 [speak ill of]∶说的坏话,恶意批评(偏义复词)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褒贬 bāobiǎn (1) [praise and disparage]∶评论好坏。褒:赞扬 贬:指出缺点。 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三国演义》 褒贬是非 评论好坏 (2) [speak ill of]∶说…的坏话,恶意批评(贬义复词) 例: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褒贬bāobiǎn中文解释-英文翻译褒贬的中文解释词典解释基本解释1.[praiseanddisparage]∶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

褒贬的国语词典

批评是非、优劣。

褒贬的网络释义

褒贬

  • 褒贬,汉语词汇,拼音为bāo biǎn,意思是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
  • 褒贬的翻译

    英语: to appraise, to pass judgment on, to speak ill of, praise and censure, appraisal
    德语: beurteilen, bewerten (V)​
    法语: louer et blâmer, estimer

    褒贬造句

    我们在褒贬古代作家、作品的时侯,不能脱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的评价,我国学术界历来褒贬不一。
    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朝气蓬勃的你史无前例的把一些褒贬不一的词组成井然有序的一句话,虽然有人不以为然然后你却倍儿欣慰。
    我们不要在背后褒贬别人,这样做不利于团结。
    评论家对这部书的社会影响尚未作出褒贬。
    并无一字褒贬,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
    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作为小说家,德莱塞的地位向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古往今来,人们对小草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笔者属褒奖派,偏爱小草,故颂之。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曹操曾经盖了一座花园;盖好之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拿笔在门上写了一个“活”。
    是遯翁自己对她不满意,所以用这种皮里阳秋的笔法来褒贬。
    经过了半辈子的改造锤炼摔打磨合,倩姑最终成了青狐——令人哭笑不得、爱恨交加、褒贬莫名、心痒难挠的青狐,妩媚妖娆、没心没肺、活灵活现、亦幻亦真的青狐。
    铺好宣纸,待毛笔泡软至易吸墨后,李墨白便沉心静气,提笔在已经铺好的宣纸上用草篆体写下“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我曾经开玩笑夸他,他竟然感到不安。我知道,其实成功与否,都是需要自己默默努力的事情,别人的褒贬,只是累赘。后来就不再提。
    各方褒贬不一难评判于凌罡是斗士还是小丑?
    众多围观者对此褒贬不一,更有人鄙称是“故弄玄虚”。
    对政府同欧洲签订的新贸易协定我们褒贬不一。

    汉字详情

    bāo [bao]
    部首: 623
    笔画: 15
    五笔: YWK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OD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衣,保声。本义:衣襟宽大)

    (2) 同本义

    褒,衣博裙。——《说文》

    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淮南子·泛论》

    (3) 又如:褒袖(宽大的袖子);褒衣博带(大衣服,宽带子。是古代儒者所穿的衣服)

    (4) 高大;广大 。如:褒益(增广补益);褒增(夸大增益)

    动词

    (1) 嘉奖,表扬

    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2) 又如:褒赞(赞扬称美);褒显(褒扬。称美显扬);褒赏(奖赏)

    英文翻译

    praise, commend, honor, cit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au1 bo1 [宝安腔] bau1 [台湾四县腔] bau1 bo1 [东莞腔] bau1 [陆丰腔] bo1 [梅县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 bo1
    ◎ 潮州话:p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博毛平聲開口一等paupɑu
    biǎn [bian]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TPY
    五行:
    仓颉: BOHIO
    四角: 728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乏声。本义:减少;减损)

    (2) 同本义

    贬,损也。——《说文》

    贬,减也。——《广雅》

    何以不氏,贬。——《公羊传·隐公二年》。注:“犹损也。”

    贬食省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3) 又如:贬颜(容颜瘦损);贬乐(减少声色之娱);贬价(降低价格);贬悴(瘦损憔悴)

    (4) 降级

    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特指降职并外放;贬谪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其后修贬 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欧阳修《泷冈阡表》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刘禹锡传》

    (6) 又如:贬斥(官吏被贬黜);贬书(黜退的文书);贬谪(把有过错的官员降职并派往远离京城的地方)

    (7) 给予低的评价。与“褒”相对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然皆数句以成言。——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8) 又如:褒贬(评论好坏);贬身(谦冲有抑,不与人争名利);贬谤(贬低,毁谤);贬弹(贬低和指斥)

    (9) 抑退;谦退 。如:贬晦(谦退,韬晦);贬匿(谦退,韬晦)

    (10) 掖;塞进 。如:把钱贬在腰里

    英文翻译

    decrease, lower; censure, criticize

    方言集汇

    ◎ 粤语:bi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