褎然冠首

xiù rán guàn shǒu [xiu ran guan shou]
注音 一ㄡˋ ㄖㄢˊ ㄍㄨㄢˋ ㄕㄡ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1.见"褎然举首"。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褎然冠首。”

成语用法

褎然冠首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证解释

⒈ 见“褎然举首”。

褎然冠首的网络释义

褎然冠首

  • 褎然冠首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yòu rán guàn shǒu,意思是超出同辈而居首席。
  • 汉字详情

    xiù [xiu]
    部首: 623
    笔画: 14
    五笔: YQGE
    仓颉: YHD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袖”的古字。衣袖。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诗·唐风·羔裘》

    英文翻译

    sleeve; ample flowing robes

    方言集汇

    ◎ 粤语:jau6 zau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iu5 ju5 [海陆丰腔] ciu6 riu6 [台湾四县腔] ciu5 j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救去聲開口三等juh/jowjĭəu
    rán [ran]
    部首: 403
    笔画: 12
    五笔: QD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F
    四角: 23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1) 但是,然而

    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形容词

    是,对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代词

    (1) 如此,这样,那样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英文翻译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 客家话:[梅县腔] jan2 [沙头角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东莞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客英字典] je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njen/rennʑĭɛn
    guān,guàn [guan]
    部首: 218
    笔画: 9
    五笔: PFQF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MUI
    四角: 37214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会意。从“冖”( mì),用布帛蒙覆。从“元”(人头),从“寸”(手)。意思是:手拿布帛之类的制品加在人的头上,即“冠”。本义:帽子)

    (2) 同本义

    冠,弁冕之总名也。——《说文》

    冠至尊也。——《礼记·问丧》

    缁布冠。——《仪礼·士冠礼》。注:“今小吏冠。”

    凡甸冠弁服。——《周礼·司服》

    怒发上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冠盖相望,乘坚策肥。——汉· 晁错《论贵粟疏》

    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明史·海瑞传》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衣冠整齐;怒发冲冠;二十而冠;冠礼;冠巾;冠玉(帽子上装饰的美玉。后多用来指代美男子);冠佩(帽子与佩玉。亦指官吏士绅);冠绶(礼帽与印绶)

    (4) 顶端  。如:群芳之冠;冠石(以三石为足而耸立于地的大石)

    (5) 指突起像帽子的东西 。如:树冠;花冠;冠珥(太阳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冠锈病

    (6) 公鸡头上的肉瘤或高出的羽毛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加丁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7) 如:鸡冠

    (8) 另见 guàn

    guàn

    动词

    (1) 戴;戴帽子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2) 又如:沐猴而冠;冠带(戴帽系带子。借指穿着官服);冠巾(戴上帽子、头巾);冠狗(戴帽的狗。比喻不知礼义的人)

    (3) 超出众人;超过;位居第一

    位冠群臣,声施后世。——《史记·萧相国世家》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冠带医生(大医院有称职的医生);冠首(位居于众人之上);冠绝(遥居首位);冠伦(盖过同辈)

    (5) 加在前头 。如:冠头(加在前头);冠序(在书前加序言);冠篇(写序言);冠以题辞

    名词

    (1) 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

    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弱冠弄柔翰。——左思《咏史》

    (2) 又如:冠字(古代男子二十岁而冠,并赐以字);冠士(已行过冠礼的成年之士);冠子(已行过冠礼的男子。指二十岁成年男子);冠岁(男子二十岁);弱冠(刚成年);冠者(指成年人)

    (3) 排于首位的事例 。如:冠部(吏部。古代中央设六部,以吏部为首);冠族(显贵的豪门世族);冠首(首位)

    (4) 胜利的奖赏或荣誉的标志,尤指代表运动中获得冠军的称号 。如:夺冠

    (5)冠词的简称

    (6) 另见 guān

    英文翻译

    cap, crown, headgear

    方言集汇

    ◎ 粤语:gun1 gun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on5 gon1 [客英字典] kwan5 gwon1 kwan1 [宝安腔]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gon1 [梅县腔] gwon1 [东莞腔] gon5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gon4 guon1 guon4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won5
    ◎ 潮州话:guang1 guang3 (kuang kùang) 「潮州」 guêng1 guê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丸平聲合口一等kuankuɑn
    shǒu [shou]
    部首: 905
    笔画: 9
    五笔: U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HBU
    四角: 8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 同本义

    首,阳也。——《汉书·天文志》

    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战国策·燕策》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昂首;叩首;搔首;首功(以获敌首论功);首虏(指斩获敌人的首级);首枕其股(让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这是古代臣下对横遭杀害的君主表示哀痛之礼);首丘(归葬故乡;亦指怀念故乡);首身分离(被杀,判处斩刑)

    (4) 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元首;酋首;群龙无首

    (6) 开端;开头;前端

    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韩非子·心度》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首事(开始);首春(孟春。指农历正月);首秋(孟秋。指农历七月);首祚(一年的开头);首夏(夏季之始。即“孟夏”。指农历四月);首岁(正月。一年的开始)

    (8) 要领

    予誓告汝群言之首。——《书·秦誓》

    (9) 剑柄上的环

    进剑者左首。——《礼记》

    (10) 位次。方;面

    史进下首坐了。——《水浒传》

    (11) 又如:左首;上首;外首;东首;门首

    形容词

    (1) 第一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汉书·儒林传序》

    (2) 又如:首公(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当选为第一。科举时代考试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恶;首犯;首僧(当家和尚);首县(县城和府城在一处的县,也指知县);首事(地方上领头管事的绅士);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

    (3) 形容迟疑不决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彊,每与 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 汉亦收其用。——《后汉书·邓训传》

    (4) 又如:首施(迟疑进退不定。同首鼠);首鼠(迟疑不决。也作“首施”)

    动词

    (1) 告发

    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首诉(出首;控告);首人(出面告状的人)

    (3) 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

    (贼役赃官)一半都来睦县自行投首,拜参 张招讨并众官,尽皆准首,复为良民。——《水浒传》

    (4) 又如:首官(向官府自首或告发);自首;首状(自首或告发的状词);首免(指自首而得以从轻发落);首罪(自首)

    (5) 头向着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6) 向着…出发

    北首燕路。——《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如:首路(出发);首涂(启程;上路)

    (8) 屈服;服罪

    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后汉书》

    (9) 标明;显示

    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礼记》

    副词

    (1) 最早;首先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首唱(首先倡导、发起。也作“首倡”);首创(创始)

    量词

    一篇 。如:唐诗三百首

    英文翻译

    head; first; leader, chief; a poem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u3 [陆丰腔] shi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ii3 [梅县腔] shu3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 潮州话:s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