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替

xí tì [ xi ti]
繁体 襲替
注音 ㄒ一ˊ ㄊ一ˋ

词语释义

即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

词语解释

  1. 袭职与替职。亦专指袭荫官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土司·土官承袭》:“武官袭替,例有貲为凭,其纪载生时邻佑,及收生妇人甚详,盖防异姓假冒及乞养之溷也。” 明 徐渭 《送推府王公序》:“兵部固多司,武选为大;武选固多事,袭替比试为大。”《明史·职官志一》:“武选掌衞所土官选授、陞调、袭替、功赏之事……岁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

引证解释

⒈ 袭职与替职。亦专指袭荫官职。

明沉德符《野获编·土司·土官承袭》:“武官袭替,例有貲为凭,其纪载生时邻佑,及收生妇人甚详,盖防异姓假冒及乞养之溷也。”
明徐渭《送推府王公序》:“兵部固多司,武选为大;武选固多事,袭替比试为大。”
《明史·职官志一》:“武选掌衞所土官选授、陞调、袭替、功赏之事……岁凡六选。有世官,有流官。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

袭替的网络释义

袭替

  • 【释义】:1.袭职与替职。亦专指袭荫官职。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623
    笔画: 11
    五笔: DXY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PYHV
    四角: 43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从两“龙”( )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2)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3)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4) 姓

    量词

    (1)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2)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兼食(成套衣服,多盘菜肴。谓生活优裕)

    (3) 层,重

    棺椁数袭。——《吕氏春秋》

    动词

    (1) 因袭,照旧搬用

    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韩非子·孤愤》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兴,仍袭 秦制。——《后汉书·宦官传论》

    袭译欧西人之言。——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沿袭(依照旧传统办理);袭因(依照旧例);袭迹(依照前人的遗迹)

    (3) 继承

    世官九等,皆有袭职,有替职。——《明史·职官志一》

    贲瑞早已辞世, 贲玺依例袭了侯爵。——《一层楼》

    (4) 又如: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职(继承官职);袭位

    (5) 重复

    赵孟曰:“吾卜于此起兵,事不再令,卜不袭吉。行也。”——《左传·哀公十年》。 杜预注:“袭,重也。”

    (6) 又如:袭吉(卜若不吉则止,不可因而重卜;重卜而得吉,叫做“袭吉”)

    (7) 调合;合

    天地比,齐秦袭。——《荀子》

    (8) 又如:袭从(言两者相合);袭然(合一的样子)

    (9) 袭击,乘其不备,偷偷地进攻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掩人不备,行不假途,人衔枚,马勒缰,昼伏夜行,为袭也。——《白虎通·诛伐》

    城上早插蜀兵旗号:原来已被 魏延袭了。——《三国演义》

    慧室袭月。——《战国策·魏策》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恐汉袭之。——《汉书·李广苏建》

    谋袭蔡州。——《资治通鉴·唐纪》

    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0) 又如:偷袭;奔袭;侵袭;奇袭;夜袭;空袭

    (11) 衣上加衣

    寒不敢袭,痒不敢搔。——《礼记》

    (12) 穿衣

    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释名·释丧制》

    (13) 又如:袭尸(为死者穿衣);袭朝服

    (14) 盖

    张甲乙而袭翠被。——张衡《西京赋》

    (15) 又如:袭裘(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

    (16) 触及;熏染;侵袭

    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

    (17) 又如:袭人(侵袭到人。薰人)

    英文翻译

    raid, attack; inherit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

    [ti]
    部首: 443
    笔画: 12
    五笔: FW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OA
    四角: 556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竝”。从竝,白声。竝( bìng),二人并立。本义:废弃)

    (2) 同本义

    竝,废也。——《说文》。俗字作替。

    不替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勿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胡不自替。——《诗·大雅·召》

    唯独居思念前世之崇替。——《国语·楚语》

    謇朝谇而夕替。——《离骚》

    (3) 又如:久替(长期废弃)

    (4) 停止

    荐可而替不。——《国语·晋语》。注:“去也。”

    (5) 又如:替手(停手)

    (6) 消亡,泯灭

    君之冢嗣其替乎。——《国语·晋语》。注:“灭也。”

    (7) 又如:替罪(诛灭有罪者)

    (8) 衰微;衰落

    风颓化替。——房玄龄《晋书》

    (9) 又如:兴替(兴盛与衰亡)

    (10) 代替

    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11) 又如:我替他去;替力(代为出力);替当(顶替充当);替归(轮替而归);替天行道(代行上天的意旨);替罪(代人受过);替下来;替我一下

    (12) 衰亡。

    (13) 如:朝代兴替

    (14) 松弛;怠惰

    于是乎下陵上替。——《左传》

    (15) 又如:替懈(替解;懈怠)

    名词

    (1) 替身,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 。

    (2) 如:替僧(明朝,代替皇帝出家的僧人);替头(替身)

    (3) 通“屉”。抽屉

    及薨,帝常思见之,遂为通替棺,欲见则引替睹尸。——《南史·宋·孝武殷淑传》

    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警世通言》

    介词

    (1) 为;给 。

    (2) 如:替人受罪;替我去商店买东西

    (3) 同,和

    天下多少“斯文”,若论起肚子里来,正替你一般哩。——《西游记》

    量词

    (1) 次、批、起。

    (2) 如:一替两替(一次两次);替另(再一次)

    英文翻译

    change, replace, substitute for

    方言集汇

    ◎ 粤语:tai3
    ◎ 客家话:[梅县腔] ti5 tai5 [海陆丰腔] ti5 tai5 (toi5) [客英字典] tai5 ti5 te5 [台湾四县腔] ti5 tai5 (toi5) [东莞腔] tai5 [宝安腔] tai5 [客语拼音字汇] tai4 ti4
    ◎ 潮州话:t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ʰieitheh/th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