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

bèi fú [ bei fu]
注音 ㄅㄟˋ ㄈㄨ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被俘 bèifú

(1)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be captured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be captured]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词语注音bèi fú ㄅㄟˋ ㄈㄨˊ 被俘词语解析◎ 被俘 bèifú[be captured] 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被俘的国语词典

遭敌方捕获而成为俘虏。

如:「他在二次大战中被俘,至今下落不明。」

被俘的网络释义

被俘

  • 被俘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战争中被对方活捉。
  • 被俘的翻译

    德语: gefangen genommen sein
    法语: être fait prisonnier

    被俘造句

    被俘敌军举起了双手,吓得浑身发抖。
    汉朝军事大将李陵陷入匈奴重重包围之中,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敌人被俘后,马上跪在地上叩首求饶,真是丑态百出。
    那个被俘的士兵说,敌人准备大撤退,我军的指挥官将信将疑,不愿冒险全线出击。
    敌军师长被俘了,这极大地削弱了他们的气势。
    那个被俘的士兵说,敌人准备大撤退,我军的指挥官将信将疑。
    抗日战争中,许多被俘日军在我军感召教育下,反戈一击,成为反法西斯战士。
    文天祥被俘后,誓死不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均以正义斥之。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当看到我医务人员给被俘官兵精心治疗的情景,他落泪了。
    打败的敌人被俘虏了。
    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一员威震四方的名将,而被俘后却英雄气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状,留给后人一个待解之谜。
    邦联舰队敲开科洛桑的防线,带着被俘的议长逃之夭夭。
    相反,孙传芳是在其父被俘后,以暴尸悬首这种最残忍的方式,将其杀害;况且,其父施从滨此时已是一名鬓发皆白的七十多岁的老人,无东山再起可能性。
    刘畴西在一期生中也是积极分子,很早就受伤独臂,最高军职当过红十军团军团长。后来在江西怀玉山地区和方志敏一起被俘,在狱中坚强不屈,与方志敏一起牺牲。
    太阳渐渐西移,树林里的打斗声已经逐渐平息下来,数百名贼兵正在打扫战场,另一边则是一百多名贼兵正压着数百名被俘的屯军向王家屯的方向走去。
    在奥廖尔有几个被俘的法国军官,这位医生带来了其中一个年青的意大利军官。
    有被俘特务分子的现身说法,有领导的鼓劲讲话,有积极分子表决心,有老人的忆苦思甜,有骨干分子在人群中的鼓动宣传,现场气氛浓重而热烈。
    爱生恶死,临阵畏怯,可能被俘虏。
    那些被俘虏的贪官全被剁碎了喂狼,而那些倒霉的公主、嫔妃全成了大金国士兵的军妓。
    紫霄福地上的黄袍道士们争先恐后,纷纷亮出长剑,向那几十名被俘道士冲去,如蚁附膻一般。

    汉字详情

    bèi,pī [bei,pi]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LDHE
    四角: 3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衣,皮声。本义:睡眠时用以覆体的夹被;被子)

    (2) 同本义

    被,寝衣,长一身有半。——《说文》

    翡翠珠被。——《楚辞·招魂》

    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棉被;夹被;毛巾被;被窝(覆以棉被,容人安睡的地方);被卧(睡眠用的被子)

    (4) 表面

    动词

    (1) 被覆;遮盖

    被袗衣。——《孟子·尽心下》

    被练三千。——《左传·襄公三年》。疏:“被是被覆衣着之名。”

    皋兰被径兮。——《楚辞·招魂》

    乃祖吾离被苫盖。——《左传·襄公十四年》

    凝霜被野草。——三国魏· 阮籍《咏怀》

    如被冰雪。——《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被体(涂满全体);被覆(覆盖,掩蔽;亦专指覆盖在地面的草木等自然物)

    (3) 蒙受,遭受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

    禹、 汤被之矣。—— 汉· 贾谊《论积贮疏》

    (4) 又如:被水(遭水灾);被命(奉命;受命)

    (5) 及;到达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书·禹贡》

    (6) 又如:被及(延及,广及)

    (7) 加;施加

    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四海之外)。——《书·尧典》

    介词

    (1) 表示被动:叫;让

    妆成每被秋娘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幸借天降大雨,房屋未被火烧。——《广州军务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又如:芦花被微风吹起;歌本儿被人借走了

    (3) 另见

    英文翻译

    passive indicator 'by'; bed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bei6 pei1 p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1 pi3 [陆丰腔] pi1 [沙头角腔] bi1 bi5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pi4 [台湾四县腔] pi1 pi3 [客英字典] pi1 pi3 [宝安腔] pi1 [梅县腔] pi1 pi5 [东莞腔] p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皮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bʰĭebiex/byee
    [fu]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EBG
    五行:
    仓颉: OBND
    四角: 22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孚( )声。本义:俘获)

    (2) 同本义

    俘,军所获也。——《说文》

    以为俘聝。——《春秋传》。按,死者取左耳为聝,生者为俘。

    俘,取也。——《尔雅》。李注:“囚敌曰俘。”

    俘二百五十人。——《左传·宣公二年》

    (3) 又如:生俘(活捉);俘斩(俘获斩首);俘系(俘获拴缚);俘执(俘获擒捉);俘敌数千

    (4) 缴获;指用战争手段获取对方土地或物质等

    俘厥宝玉。——《书·汤誓》

    俘我王官。——《左传·成公十三年》

    (5) 又如:俘劫(侵犯掠夺);俘邑(在战争中获取,因而对其有所有权的城邑)

    名词

    (1) 俘虏

    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左传·定公十年》

    (2) 又如:伤俘(受伤的俘虏);战俘(战争中捉住的敌人)

    (3) 通“宝”。珍贵之物

    齐人来归 卫俘。——《左传·庄公六年经》

    英文翻译

    prisoner of war; take as prisoner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宝安腔] fu1 [客英字典] fu1 [海陆丰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台湾四县腔] fu1 [东莞腔] f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芳無平聲合口三等phyo/phiup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