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裼裸裎

tǎn xī luǒ chéng [ tan xi luo cheng]
注音 ㄊㄢˇ ㄒ一 ㄌㄨㄛˇ ㄔ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袒裼裸裎 tǎntì-luǒchéng

(1) 袒臂露身。古时认为是粗俗非礼的行为

stand completely nake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成语用法

袒裼裸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赤身露体。谓粗野无礼。

《孟子·公孙丑上》:“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於我侧,尔焉能浼我哉?”
朱熹集注:“袒裼,露臂也。裸裎,露身也。”
宋陈亮《送叔祖主筠州高安簿序》:“盖昔者伯夷羞与乡人处,而柳下惠至不以袒裼裸裎为浼,事固有大异不然者,名从其心之所安也。”

⒉ 谓无拘无束。

李大钊《青春》:“袒裼裸裎,去来无罣,全其优美高尚之天。”
亦省作“袒裸”。 《宋史·外国传七·流求国》:“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
清戴名世《岳荐传》:“平日晏安危坐,如对神明,虽盛暑未尝袒裸。”

袒裼裸裎的国语词典

赤身露体。

袒裼裸裎的网络释义

袒裼裸裎

  • 汉代刘向著《列女传》称:“柳下惠处鲁,三黜而不去,忧民救乱。妻曰:‘无乃渎乎!君子有二耻。国无道而贵,耻也;国有道而贱,耻也。今当乱世,三黜而不去,亦近耻也。’柳下惠曰:‘油油之民,将陷于害,吾能已乎!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油油然与之处,仕于下位。”(《列女传?贤明篇》)清楚地表明,柳下惠三黜不去,是为了“忧民救乱”。在他身边出现的所谓“袒裼裸裎”的人,是指那些“将陷于害”,受统治者虐政、暴政侵害、剥夺的贫苦人民。在柳下惠看来,他们之所以“裸裎”,或者是由于生活极端贫困,缺衣少食所致,或者是缺少学习,没有与人往来、保持礼仪文明的习惯。前一个问题正是他要努力去解决的,后一个问题,在他看来,这也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自己行为端正,和他们这样往来,又何伤大雅?
  • 袒裼裸裎造句

    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
    无论在什么场合,这样袒裼裸裎总是不成体统的。
    此时,他们两人,汉子和他的妻子都袒裼裸裎,但他们相相互对,并不难为情。
    华忠屏息潜踪,向内暗觑,但觉一阵阵热气从帘缝中冲出,席间科头跣足,袒裼裸裎,不一而足。
    ‘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
    描来秘戏之图,袒裼裸裎,焉能不浼。

    汉字详情

    tǎn [tan]
    部首: 525
    笔画: 10
    五笔: PUJG
    五行:
    仓颉: LAM
    四角: 362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旦声。本义:绽开)

    (2) 同本义

    袒,衣缝解也。——《说文》

    (3)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

    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仪礼·遂觏礼》

    劳毋袒。——《礼记·曲礼》

    袒右。——《史记·陈涉世家》

    袒胸露乳。——明· 魏学洢《核舟记》

    (4) 又如:袒臂(袒露胳膊。表示奋发、激昂或愿意归降);袒肉(脱去上衣,裸露肢体。古人谢罪或祭礼时的一种表示);袒肩(袒膊。袒露右肩);袒开(袒露解开)

    (5) 古代行礼时脱去上衣的左袖,露出裼衣

    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书·高帝纪》

    (6) 又如:袒左(古代行礼时,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礼事皆左袒);袒免亲(指五服以外的远亲);袒哭(袒左痛哭。古代哀悼死者的一种表示);袒裘(谓在君之侧袒出正服、裼衣、皮衣的左袖而露出中衣。是一种违礼不敬之举);袒裼(脱去上衣左袖,露出内衣)

    动词

    (1) 表白 。如:袒开(毫无掩饰地敞开);袒荡(垣率,不做作)

    (2) 偏袒 。如:袒庇(袒护包庇);袒护 “襢”

    英文翻译

    strip; lay bare; bared; naked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2
    ◎ 客家话:[宝安腔] tan3 [台湾四县腔] tan3 [客语拼音字汇] tan3 [海陆丰腔] tan3 [客英字典] tan3 [梅县腔] t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旱上聲開口一等danx/daandʰɑn
    xī,tì [xi,ti]
    部首: 525
    笔画: 13
    五笔: PUJR
    五行:
    仓颉: LAPH
    四角: 36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婴儿的包被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诗·小雅·斯干》。毛传:“裼,褓也。”

    (2) 另见

    动词

    (1) 脱去衣服露出上身

    裼,袒也。从衣,易声。——《说文》

    裼,脱衣见体也。——《玉篇》

    襢裼暴虎。——《诗·郑风·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尔雅》

    徒裼以趋敌。——《史记·张仪传》

    闻战,顿足徒裼。——《战国策·初见秦》

    曹君袒裼而观之。——《韩非子·十过》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脱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还指脱去衣袖露出上臂,问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袭(古行礼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裘。非盛礼时,以此为敬)

    (3) 脱去外衣露出内衣

    裼降立。——《仪礼·聘礼》

    名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无袖衣

    裘之裼也,见美也。——《礼记·玉藻》

    (2) 另见

    英文翻译

    to take off one's top; dive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k3 tik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t7 [海陆丰腔] sit7 tit7 [梅县腔] sit7 [台湾四县腔] sit7 tit7 [陆丰腔] sit7
    ◎ 潮州话:toi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先擊錫開入聲開口四等seksiek
    luǒ [luo]
    部首: 525
    笔画: 13
    五笔: PUJS
    五行:
    仓颉: LWD
    四角: 362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衣,果声。本义:赤身露体)

    (2) 同本义

    臝,袒也。——《广雅》

    赵简子梦童子裸而转以歌。——《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其动物宜臝物。——《周礼·大司徒》

    平怒,乃解衣裸而佐刺船。——《史记·陈丞相世家》

    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史记·南越列传》。索隐:“裸,露形也。”

    或白昼使臝伏。——《汉书·高五王传》。师古曰:“臝者,露形体也。”

    辄立臝立击鼓。——《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臝诊其尸。——《汉书·董贤传》

    (3) 又如:裸衣(脱衣露体);裸行(赤身露体行走);裸戏(裸身作戏);裸形(裸体);裸国(古国名。属不穿衣服的热带民族);裸尸(使尸骨暴露于野外);裸袒(赤身裸体)

    (4) 捋,撩 。如:裸袖揎拳;裸袖揎衣

    名词

    露出的身体

    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形容词

    (1) 动植物外面没有毛、羽、鳞、甲或其它东西包裹的

    地为大矣,而水泉草木毛羽裸鳞未尝息也。——《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裸芽(植物学名词。无鳞叶保护的芽称为裸芽);裸虫(指没有羽、毛、鳞、甲的动物。包括有人类、蚯蚓等)

    (3) 兽类短毛的 。如:裸物(短毛的动物);裸见(没有遮蔽;显露于外)

    英文翻译

    bare, nude; undress, strip

    方言集汇

    ◎ 粤语:lo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6 lo3 la3 [梅县腔] ko3 [台湾四县腔] ko5 lo3 la3 [客英字典] ko5 lo3 [沙头角腔] ko5 [宝安腔] ko5 lo3 [东莞腔] lo3 [客语拼音字汇] lo3
    ◎ 潮州话:l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luax/luaaluɑ
    chéng,chěng [cheng]
    部首: 525
    笔画: 12
    五笔: PUKG
    五行:
    仓颉: LRHG
    四角: 36214

    详细解释

    chéng

    名词

    (1) 裸体,没有穿衣服或脱去衣服的情状

    裎,但也。从衣,呈声。——《说文》

    裎,袒也。——《广雅》

    裎,裸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孟子》

    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战国策》

    (2) 系玉佩的带子

    佩紟谓之裎。——《方言》。郭璞注:“所以系玉佩带也。”

    (3) 另见 chěng

    chěng

    名词

    (1) 古代的一种对襟单衣

    (2) 另见 chéng

    英文翻译

    to take off the clothes and expose the body. to carry in the girdle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2 [客英字典] chin2 [海陆丰腔] chin2 [梅县腔] chin2 [客语拼音字汇] c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貞清開平聲開口三等drieng/diengɖʰ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