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庸阘懦

shuāi yōng tà nuò [ shuai yong ta nuo]
繁体 衰庸闒懦
注音 ㄕㄨㄞ ㄩㄥ ㄊㄚˋ ㄋㄨㄛˋ

词语释义

1.庸弱无能。

词语解释

  1. 庸弱无能。

    明 唐顺之 《与陈苏山职方书》:“盖部中只见其报功,而不知其为衰庸闒懦一筹莫展之人也。”亦作“ 衰庸闒茸 ”。

引证解释

⒈ 庸弱无能。亦作“衰庸闒茸”。

明唐顺之《与陈苏山职方书》:“盖部中只见其报功,而不知其为衰庸闒懦一筹莫展之人也。”

衰庸阘懦的网络释义

衰庸阘懦

  • 庸弱无能
  • 衰庸阘懦(衰庸闒懦)
  • 。 明 唐顺之 《与陈苏山职方书》:“盖部中只见其报功,而不知其为衰庸闒懦一筹莫展之人也。”亦作“ 衰庸闒茸 ”。
  • 汉字详情

    shuāi,cuī [shuai,cui]
    部首: 623
    笔画: 10
    五笔: YKG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WM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cuī

    名词

    (1)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 梁弘御戎, 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3)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如:衰杀(等差);衰构(分门别类构拟文辞)

    动词

    (1)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如:衰分(古代数学名词。谓从大渐差而小);衰序(衰次。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衰征(衰政。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

    (2) 减少 。如:衰少(减少);衰乏(减少缺乏)

    (3) 另见 shuāi

    shuāi

    动词

    (1) (会意。从衣,从冄( rǎn)。“冄”象草毛茸茸的样子。是“蓑衣”的“蓑”的本字。( suǒ)本义:蓑衣。)

    (2) 力量减退,衰落,没落。与“盛”相对

    衰则气复反入。——《素问·疟论》。注:“谓病衰退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衰末(衰落微末);衰旺(衰落与旺盛);衰季(衰微末世);衰废(衰败颓废);衰宗(殁落残败的宗族);衰门(寒门);衰薄(颓废浇薄。多指道德风尚)

    (4) 减少;削弱

    其周德之衰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注:“小也。”

    昔周道衰微。——《谷梁传序》。疏:“谓衰弱陵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日食饮得无衰乎?——《战国策·赵策》

    (5) 又如:风势渐衰;衰颓(衰败);衰止(衰减而止息);衰乏(衰退疲乏);衰色(指姿色衰减的女子)

    (6) 枯萎;凋谢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宋·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雨洒江天》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辞·长歌行》

    (7) 又如:衰红(凋谢的花);衰条(枯枝);衰黄(枯黄)

    形容词

    (1) 衰老

    年衰志悯。——《淮南子·主术》。注:“老也。”

    人之老也形盖衰。——《吕氏春秋·去宥》。注:“肌肤消也。”

    而臣衰,窃爱怜之。——《战国策·战策》

    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衰颜(衰老的容颜);衰暮(老年;晚年);衰冗(衰老冗废);衰年(衰老之年);衰枯(衰老干枯);衰耄(衰老;年老糊涂)

    (3) 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4) 又如:衰白(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衰鬓(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暮年)

    (5) 衰弱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唐· 杜甫《石壕吏》

    (6) 又如:衰癃(衰弱多病);衰迈(衰弱老迈);衰困(衰弱困顿);衰窿(衰弱抱病)

    (7) 懈怠

    年既老而不衰。——《楚辞·涉江》。注:“懈也。”

    (8) 又如:衰葸(懈怠畏惧);衰惰(怠惰);衰堕(懈怠)

    (9) 另见 cuī

    英文翻译

    decline, falter, decrease; weaken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1 s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oi1 sui1 [沙头角腔] soi1 [陆丰腔] soi1 [台湾四县腔] soi1 sui1 [梅县腔] soi1 sui1 [海陆丰腔] soi1 sui1 [东莞腔] soi1 so1 [客语拼音字汇] soi1 [宝安腔] s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楚危支B合平聲合口三等支Bchrye/chweʧʰĭwe
    yōng [yong]
    部首: 314
    笔画: 11
    五笔: YVE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 同本义

    庸,用也。——《说文》

    畴咨若时登庸。——《书·尧典》

    我生之初,尚无庸。——《诗·王风·兔爰》

    齐子庸止。——《诗·齐风·南山》

    (3) 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庸動长老。——《国语·周语中》

    请始无庸战。——《国语·越语上》

    (4) 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书·大禹谟》

    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礼记》

    (5) 又如:无庸讳言;无庸细述;毋庸讳言;庸释(舍弃)

    (6) 任用

    名之所在,上之所庸。——清· 顾炎武《日知录》

    (7) 又如:庸庸(任用应受任用的人);登庸(选拔重用)

    (8) 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9) 如:庸作(受雇而为人劳作);庸仆(佣工、仆役);庸僦(雇佣租赁)

    (10) 酬其功劳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荀子·大畧》

    (11) 又如:庸勋(酬劳有功的人)

    形容词

    (1) 平常

    庸,常也。——《尔雅》

    此庸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恒丝庸帛。——《论衡·量知》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

    (2) 又如:庸德(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庸人(常人);庸众(常人;一般的人);庸情(犹俗虑,常人的心志);庸格(常例);庸音(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庸民(平民;普通的人);庸凡(平凡)

    (3) 平庸

    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汉书·薛宣传》

    (4) 又如:庸庸碌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庸涩(平庸晦涩);庸下(平庸低下);庸懦(平庸懦弱);庸伍(才识平庸之辈);庸臣(平庸之臣);庸朽(庸下衰朽);庸主(平庸的君主);庸君(平庸之君;昏君);庸鄙(平庸鄙俗);庸腐(平庸陈腐;平庸迂腐);庸儒(平庸的儒者)

    (5) 庸俗,庸鄙 。如:庸邪(指庸俗邪僻之人);庸狡(庸鄙而奸滑);庸塞(庸鄙不通);庸遴(庸鄙贪吝)

    (6) 昏庸,庸下

    不有乱常,则多庸暗。——《晋书·惠帝纪论》

    (7) 又如:庸暗(昏庸愚昧);庸朽(庸下衰朽)

    (8) 浅陋 。如:庸医杀人(医生的医术低劣,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庸奴(见识浅陋之人。含有鄙夷之意);庸妄(浅陋妄为);庸昧(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

    名词

    (1) 功勋

    现克一堡之庸,酬通侯之锡者,又何若不伦?——清· 魏源《圣武记》

    (2) 又如:庸功(庸伐,庸勋,庸绩。功勋;功绩);庸器(古代铭功的铜器)

    (3) 受雇用的人

    庸人訾厉。——《管子·入国》

    取庸而强饭之。——《淮南子·缪称》

    (4) 又如:庸保(受雇充任杂役的人);庸仆(佣工、仆役)

    (5) 劳苦

    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诗·王风》

    (6) 受雇者的工钱

    写书取庸自给。——《新唐书》

    (7) 又如:庸钱(工资)

    (8) 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姓

    副词

    (1) 或许,大概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汉书》

    (2) 怎么 。表示反问。如:庸安(何以,怎么);庸何(何,什么)

    (3) 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庸非昔日之乐。——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庸知其年之先后。——唐· 韩愈《师说》

    英文翻译

    usual, common, ordinary, mediocr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 潮州话:雍5(容)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封平聲開口三等jyung/jvngjĭwoŋ
    [ta]
    部首: 321
    笔画: 13
    五笔: UJND
    仓颉: LSASM
    四角: 37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楼上小户 。如:关阘(关上楼上小门)

    (2) 门楼上屋

    阘,门楼上屋。——《广韵》

    (3) 门上横梁

    门上梁谓之瑁,瑁谓之阘。——《营造法式》

    (4) 长狭而低的坐卧用具。后作“榻” 。如:阘坐(床前的榻凳)

    形容词

    (1) 庸碌;卑下 。如:阘茸(阘亢。庸碌低劣)

    (2) 垂貌。也作“塌” 。如:阘顿(疲惫的样子);阘(委靡不振)

    英文翻译

    upper-story door or window

    方言集汇

    ◎ 粤语:taap3

    宋本广韵

    nuò [nuo]
    部首: 339
    笔画: 17
    五笔: NFDJ
    五行:
    仓颉: PMBB
    四角: 91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需声。本义:胆小,含有软弱之意;弱)

    (2) 同本义

    懦,驽弱者也。——《说文》

    少懦于诸侯。——《国语·晋语》

    而性懦愚,沉于国家大事,开罪于先生。——《战国策·齐策》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众皆笑其懦,不青坚守。——《三国演义》

    懦者必怒。——唐· 韩愈《原毁》

    (3) 又

    懦者必悦。

    (4) 又如:懦小(懦弱胆小);懦弛(软弱懈怠);懦退(软弱畏缩);懦恧(软弱);懦软(软弱);懦庸(软弱庸陋);懦谨(胆小谨慎);懦善(软弱善良);懦衿(文弱书生)

    (5) 柔软 。如:懦毛;懦响(懦靡之音);懦靡(柔顺);懦薄(才能薄弱);懦脆(脆弱)

    (6) 幼小

    还是我年懦,容得你。——《西游记》

    名词

    懦夫,软弱无能的人

    声节哀有余,夫何激衰懦。——唐· 杜甫《舟中苦热遣怀》

    英文翻译

    weak, timid, cowardly

    方言集汇

    ◎ 粤语:no6
    ◎ 客家话:[梅县腔] no5 [陆丰腔] no6 [客英字典] no5 [海陆丰腔] no6 [客语拼音字汇] no4 [宝安腔] lo3 [台湾四县腔] no5
    ◎ 潮州话:娜窝3(努)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人朱平聲合口三等njyo/runʑ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