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室

qú shì [ qu shi]
注音 ㄑㄨˊ ㄕˋ

词语释义

1.相传唐尧征询民意的处所。 2.泛指古代帝王听政之所。

词语解释

  1. 相传 唐尧 征询民意的处所。

    《管子·桓公问》:“ 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 尧 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子华子·晏子问党》:“ 尧 居於衢室之宫,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宋书·临川王义庆传》:“伏惟陛下惠哲光宣,经纬明远,皇阶藻曜,风猷日昇,而犹询衢室之令典,遵明臺之叡训,降渊虑於管库,紆圣思乎版筑,故以道邈往载,德高前王。”

  2. 泛指古代帝王听政之所。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 太祖 文皇帝 恭己明臺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 唐 德宗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芳樽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引证解释

⒈ 相传唐尧征询民意的处所。

《管子·桓公问》:“黄帝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 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於人也。”
《子华子·晏子问党》:“尧居於衢室之宫,垂衣而襞幅,邃如神明之居。”
《宋书·临川王义庆传》:“伏惟陛下惠哲光宣,经纬明远,皇阶藻曜,风猷日昇,而犹询衢室之令典,遵明臺之叡训,降渊虑於管库,紆圣思乎版筑,故以道邈往载,德高前王。”

⒉ 泛指古代帝王听政之所。

南朝梁江淹《萧太尉上便宜表》:“太祖文皇帝恭己明臺之上,听政衢室之下,九官咸静,万绩惟凝。”
唐德宗《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芳樽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衢室的网络释义

衢室

  • qú shì ㄑㄩˊ ㄕㄧˋ,衢室,相传 唐尧 征询民意的处所。《管子·桓公问》
  • 汉字详情

    [qu]
    部首: 617
    笔画: 24
    五笔: THHH
    五行:
    仓颉: HOBGN
    四角: 21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2) 同本义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3) 又如:大衢;长衢;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衢逵(道路);衢处(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衢国(地处要冲的国家)

    (4) 树枝交错、分岔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5) 引申指途径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6) 泛指道路 。如:衢术;衢逵;衢路

    (7) 分岔的道路

    (8) 街道 。如:衢市(街市);衢宇(街道屋宇);衢陌;衢巷(街巷);衢弄(衢巷,街巷);衢灯(街灯);衢闾(街道里巷)

    (9) 市 。如:衢关(关市);衢塞(市廛关塞);衢民(市民)

    (10) 地名 。在浙江省西部。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

    形容词

    (1) 歧,岔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2) 又如:衢涂;衢道(歧路,岔路);衢路(歧路;岔道)

    英文翻译

    highway; thoroughfare, inter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1 [梅县腔] ki1 hi1 [客英字典] ki1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俱平聲合口三等gyo/giugʰĭu
    shì [shi]
    部首: 322
    笔画: 9
    五笔: PGC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IG
    四角: 3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从至。人到屋中就停止了。本义:内室)

    (2) 同本义 。堂后之正室。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

    室,实也。——《说文》。段注:“古者前堂后室。释名曰:“室,实也,人物实满其中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古者宫室贵贱同称。——《易·系辞》传

    室,堂之内,人所安止也。——《说文系传》

    若通而言之,则宫室通名,故《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别而言之,论其四面穹隆则曰宫,因其贮物充实则曰室。”——《礼记·曲礼上》疏

    入室又弗见也。——《礼记·问丧》

    (3) 又如:室间(室内);室庑(居室);室温(室内温度);室隅(室内角落);登堂入室;室匣(内室中贮藏衣物的柜)

    (4) 房屋;房间

    筑室百堵,西南其户。——《诗·小雅·斯干》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室家(居所,住宅;夫妇所居为室,一门之内为家;妻子);室宇(房舍;屋宇);室宅(房舍住宅);室事(建房用材);室制(宫殿、屋宇的规模样式);室舍(房屋;住所);室第(住宅);室闾(房舍);室庐(居室,房舍)

    (6) 家

    室人交遍谪我。——《诗·邶风·北门》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唐· 杜甫《石壕吏》

    (7) 又如:室老(家相,家臣中的长者);室族(家族);室祭(家祭);室人(家中的人);室怒市色(生家中人的气,却以怒色对待市人,谓迁怒于人)

    (8) 机关、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 。如:办公室;研究室;手术室;收发室

    (9) 指妻子

    三十曰壮,有室。——《礼记·曲礼上》

    (10) 又如:室妾(妻妾);室氏(妻子);正室;侧室

    (11) 墓穴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诗·唐风·葛生》

    (12) 刀剑的鞘 :与刀刃、猎刀或者其它器械紧密配合的护套

    拔剑,剑长操其室。——《战国策·燕策》

    (13) 家人;家族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14) 家产;家财

    四分公室,季氏择二。——《左传·昭公五年》

    (15) 姓

    动词

    (1) 娶妻;成家

    丈夫二十而室,妇女十五而嫁。——《韩非子》

    (2) 男女同房,交媾

    王氏陷贼中,贼欲逼室之, 王氏骂贼,贼怒,遂支解之。——《金史》

    英文翻译

    room, home, house, cha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sii3) [梅县腔] shit7 [客语拼音字汇] sid5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海陆丰腔] shit7 (shi3) [宝安腔] sit7 [陆丰腔] sh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式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sjitɕ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