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迹

xíng jì [xing ji]
繁体 行跡
注音 ㄒ一ㄥ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名)行动的踪迹:~可疑。

词语解释

  1. 见“ 行迹 ”。

  2.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经行的足迹。

    晋 张协 《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晋 简文 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清 吴伟业 《打冰词》:“新戍 云中 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3. 比喻行动的踪迹。

    罗文坊 《“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 日 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

  4.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事迹;行为。

    《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 平原王 葬, 邓太后 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于王府。”《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清 姚鼐 《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

引证解释

⒈ 见“行迹”。亦作“行跡”。亦作“行蹟”。

⒉ 经行的足迹。

晋张协《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
唐韦应物《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清吴伟业《打冰词》:“新戍云中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⒊ 比喻行动的踪迹。

罗文坊《“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日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

⒋ 亦作“行跡”。亦作“行蹟”。事迹;行为。

《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平原王葬, 邓太后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于王府。”
《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清姚鼐《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蹟。”
沙汀《丁跛公》:“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

行迹的国语词典

踪迹。

行迹的网络释义

行迹

  • 行迹,汉语词汇。
  • 拼音:xínɡ jì
  • 释义:指·行经的足迹;比喻行动的踪迹;事迹行为。
  • 行迹造句

    他很老实,一向循规蹈矩,没有乱说乱动的行迹。
    郯城县公安局东关派出所民警在巡查时发现一辆行迹可疑的面包车,车辆的后面两个轮胎全部被压的很扁。
    连日来在树林中餐风饮露,唯恐暴漏行迹,又不敢生火,顿顿只啃些干粮,嘴里早就淡出鸟来了。
    五月不可触,袁鸣哀上天。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必然有些行迹可疑。
    小双既得枫惊云赞扬,越是努力识记,只用两个时辰,便学会了天文术算的入门之法,推出了那七十二星行迹。
    秦桧用十二金牌,促岳武穆班师,阿林保恰用十数道檄文,促李忠毅出战,行迹不同,用心则一。
    叔叔一向行迹不定,你很难找到他。
    小姐,赵珏谋叛,行迹昭彰,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故今前往襄阳王府,无异于飞蛾赴火,自陷龙潭虎穴,凶险非同寻常。
    一个行迹可疑的人开车来到德国边境,一个老实的哨兵迎了上去。
    第三法,藏形匿影!学得此法,隐藏行迹,不露真相!
    一艘行迹可疑的船向我们驶来。
    你把他房子给烧了来隐藏谋杀行迹?
    现在发布一条公告,一名行迹可疑的男子正在前往公正之地的路上。
    在一个以集体主义者为荣的社会里,食草男和鱼干女是行迹可疑的孤独者。
    这自卑的辩辞,不朽的罪悔,他那叛弃的言语和行迹。
    这是高科技的激光标签,每个士兵戴上一个电子标签,就可以用平面和三维立体模拟器跟踪他的行迹。
    自盘古破鸿蒙,兹清浊辨,显其行迹,正是上凝日月星辰、下育神州沃野,茫茫间但见大地云山耸峙、河海腾涌,好不壮哉。
    镇坪县曾经是老虎的栖息地,当地居民报告说近年曾听见过虎啸,也看见过老虎的行迹。
    这些激情犹如狂风,吹得我忽东忽西,行迹不定,飘过深沉的苦海,来到绝望的边缘。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ji]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YOPI
    五行:
    仓颉: YYLC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动词

    (1) 追踪;追寻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如:迹附(追随)

    英文翻译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ak7 [客英字典] ziak7 [海陆丰腔] ziak7 [陆丰腔] ziak7 [宝安腔] ziak7 zit7 [东莞腔] ziak7 [梅县腔] ziak7 zit7
    ◎ 潮州话:zi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資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tsĭɛkciek/z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