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若狗彘

xíng ruò gǒu zhì [ xing ruo gou zhi]
注音 ㄒ一ㄥˊ ㄖㄨㄛˋ ㄍㄡˇ ㄓ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行为象猪狗。谓不齿人类。语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无斗。'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斗,恶有士而无斗矣?'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 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成语用法

行若狗彘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行为象猪狗。谓不齿人类。

语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问於子墨子曰:‘君子有鬭乎?’ 子墨子曰:‘君子无鬭。’ 子夏之徒曰:‘狗豨犹有鬭,恶有士而无鬭矣?’ 子墨子曰:‘伤矣哉!言则称於汤文,行则譬於狗豨,伤矣哉!’”
汉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明李贽《三教归儒说》:“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

行若狗彘的国语词典

彘,猪。形容行为低下鄙贱。参见「行同狗豨」条。

行若狗彘的网络释义

行若狗彘

  • 解释:行,行为;彘猪。指人无耻,行为像猪狗一样。
  • 出处:西汉·贾谊《论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
  • 示例: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然也。 ★明·李贽《三教归儒说》
  •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无耻
  • 行若狗彘造句

    有的人一边穷奢极欲、行若狗彘,一方面又口诵孔孟,身披夷齐。
    无法做到,标准又不能降低,于是催生大量伪君子,所谓“披服儒雅,行若狗彘”,“满口仁义,一肚盗娼”,道德状况反不如标准低些好。
    贾谊就此评论说,同一个豫让,先是“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后来“抗节致忠,行出虖列士”,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君主待人的态度不同而使然。
    你长得人模狗样的,其实猪狗不如,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还狗咬吕洞宾,你行若狗彘,如丧家之犬。
    之所以要强调道德的践行,主要是针对“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现象。
    他们用“反腐”来吸引眼球,用“公平”来争取拥趸,用“自由”来标榜价值,说的是道貌岸然的话,做的却是行若狗彘的事。
    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KF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assuming; similar
    gǒu [gou]
    部首: 324
    笔画: 8
    五笔: QTQ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PR
    四角: 4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句( 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2) 同本义

    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说文》

    艮为狗。——《易·说卦传》

    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

    以狗御蛊。——《史记·秦本纪》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属于犬科(Canidae)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Canis familiaris),自史前时期以来就被人类豢养,无疑源自某种不知名的犬属(Canis)野兽,可能就是普通狼,由人工培养出来的品种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兽类(在形状、大小、颜色、毛皮的长短和性质等各方面)。又如:狗犀(狗尸);狗矢(狗粪);狗屠(以屠杀狗为业者);狗窦(狗洞);狗彘(狗与猪。比喻行为卑劣的人)

    (4) 古代特指未长毛的小狗崽

    (犬)未成豪,狗。——《尔雅》。郝懿行义疏:“狗,大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今亦通名犬为狗矣。”

    貂不足, 狗尾续。——《晋书》

    (5) 比喻坏人

    我要早知道这是个狼心狗肺的家伙,当初哪会去管他是死是活

    (6) 又如:狗心狗行(比喻坏心肠、恶劣行为);狗鼠(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7) 十二生肖之一 。如:老大娘七十四了,属狗的

    形容词

    (1) 詈词。该死的。表示极端蔑视 。如:狗汉奸;狗腿子;狗爪牙;狗才(狗材。骂人的话。狗东西);狗杀才(骂人的话。该杀的狗东西)

    (2) 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

    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动词

    谄媚,奉承 。如:狗事(奉承,巴结);这帮人专会狗着他

    英文翻译

    dog, canis familiaris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宝安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梅县腔] geu3 [海陆丰腔] kieu3 [东莞腔] g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客语拼音字汇] geu3 [陆丰腔] geu3 [客英字典] ge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厚上聲開口一等kəukux/kov
    zhì [zhi]
    部首: 317
    笔画: 12
    五笔: XGXX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MPOP
    四角: 27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矢声,其余象猪头、脚。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2) 同本义

    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说文》

    彘,猪也。——《小尔雅》

    食黍与彘。——《礼记·月令》。注:“水畜也。”

    彘者,北方之牲也。——《贾子胎教》

    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西山经》。注:“貆猪也。吴楚呼鸾猪。”

    故明主表信,如曾子杀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鸡豚狗彘。——《孟子·梁惠王上》

    赐之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与一生彘肩。

    (4) 又

    加彘肩上。

    (5) 又如:彘狗不如;如彘牢;猪圈),(彘肩(即肘子。作为食物的猪腿的最上部分);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6) 地名,故址在今山西霍县东北

    三年,乃流王于 彘。——《国语》

    (7) 姓

    英文翻译

    swine

    方言集汇

    ◎ 粤语:z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梅县腔] chii3 chi3 [海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陆丰腔] cih6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例祭B開去聲開口三等祭Bdried/dyeyɖʰĭɛ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