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省

xíng shěng [ xing sheng]
注音 ㄒ一ㄥˊ ㄕㄥˇ

词语释义

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可简称为「省」。

词语解释

  1. 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乙巳, 金 曲赦 辽东 等路,以户部尚书 瓜勒佳必喇 (旧作 谷夹必兰 )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 辽东 。”

  2. 借指该省官。

    宋 陆游 《纵笔》诗:“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朱东润 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称为三省。 王炎 为枢密使,官位极高,出使 四川 ,故称行省。”《元史·百官志一》:“ 金 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

  3. 元 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 河南 、 江浙 、 湖广 、 陕西 、 辽阳 、 甘肃 、 岭北 、 云南 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 清 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元史·世祖纪五》:“今大师方兴, 荆湖 淮西 各置行省,势位既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明史·职官志五》:“ 明 初,又於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副镇抚,知事。”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夫京师者,天下之首也,宜以全力护之;沿海、沿江各行省者,天下之肢体也,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 中华 !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参见“ 行臺 ”。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中央政府派省官出使地方称行省。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乙巳, 金曲赦辽东等路,以户部尚书瓜勒佳必喇 (旧作谷夹必兰 )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参知政事,行省于辽东。”

⒉ 借指该省官。

宋陆游《纵笔》诗:“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
朱东润注:“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称为三省。 王炎为枢密使,官位极高,出使四川,故称行省。”
《元史·百官志一》:“金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

⒊ 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创设十一行中书省,作为普遍分设全国各地区的中央政务机构,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该地区的政务。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 明清以后虽不采用行中书省的制度,而行省(或简称省)之名已在习惯上代表大行政区,沿用至今。参见“行臺”。

《元史·世祖纪五》:“今大师方兴, 荆湖淮西各置行省,势位既不相下,号令必不能一,后当败事。”
《明史·职官志五》:“明初,又於各行省置都镇抚司,设都镇抚,副镇抚,知事。”
清薛福成《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夫京师者,天下之首也,宜以全力护之;沿海、沿江各行省者,天下之肢体也,宜各自以其兵力守之。”
梁启超《爱国歌》之一:“泱泱哉我中华 !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

行省的国语词典

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可简称为「省」。

行省的翻译

英语: province (old)​
法语: province

行省造句

吞云城?急雨城?狂风城?暴冰城这五个城市的区域统称,大家可以把整个五城区看做一个行省,而人类帝国是由无数五城区这样的行省组成的。
除了五龙山脉这条路以外,就霍奇所知,最快的莫过于走官道经绿龙行省省会春城过去了。
临河镇位于西宁行省,临近维伦公国、特伦特大公国,辖属格恪兰城。
至于明人批注,只反映元未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不足为训。
在整个牧马行省之中也是有名声的,千叮万嘱不要去招惹自己的女儿,这个混账易征其不仅去招惹了,还让她莫名其妙的生气了。
这些被侵占的领土被称为行省,它们都必须向罗马交纳贡税。
罗马输出到各殖民地及各行省首要的就是罗马风格。
青木城,乃是明丰行省下辖青州的一个府郡城,比起庆元城大了十倍不止,让武岳一阵感叹。
元代时,这里曾是荆湖行省省会。
灰矮人村长很敏锐地从利努比祖的谈话中看到了,得利斯行省即将到来的巨变,他从中嗅到了金币那浓浓的味道。
对于奥古斯都的行省制度改革又分别论述了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也就不大会儿的功夫,玄枝城就将林霆开列的物品送来,林霆也不去清点,直接和东方翔龙告辞离开,绕过玄枝城向着依香行省赶去。
再有,所有的行省必须在脚本开始在任何一个行省里出现扩展触发建筑之前,开始军改过程。
最终这五个生物带着利用诈骗、抢劫、偷窃、受贿等手段非法获得价值近十万金币的财宝,大摇大摆地向西北荒林,也就是埃卡王国的得利斯行省走去。
日前从工行省分行了解到,工商银行新近推出了工银闪酷卡。
安丰位淮安行省西北,连颖州、光州诸府,通中书、湖广两省,亦是与徐州不遑多让的重镇,有朝廷大力经营,城中街市繁华,车水马龙。
我们从小一起张大,可谓总角之交,情谊深长,可惜是我无能,只给他打下十一个行省的地皮。
且使嘱河南行省平章伯颜,选兵扈驾,不得有误。
在村屯绿化建设上,黑龙江各地严格执行省里下发的绿化标准,按照“穿裙子、扎带子、装瓤子、建园子”的要求,实行乔、灌、花、草结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第七十八节游历帝国之斯托洛尔行省日托米尔的任务。

汉字详情

部首: 303
笔画: 6
五笔: TFH

英文翻译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shěng,xǐng [sheng,xing]
部首: 512
笔画: 9
五笔: I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HBU
四角: 90602

详细解释

shěng

名词

(1) (会意。从眉省,从屮( chè)。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眼睛观察草。( xǐng)本义:察看)

(2) 王宫禁署,禁中

禁台省中,连闼对门。——左思《魏都赋》

(3) 又如:省中(宫禁之中);省内(宫禁之内)

(4) 官署名称

投词院直至省,将冤屈叫几声,诉出咱这实情。——《陈州粜米》

(5) 行政区域名 。元代中央置中书省,于各路设行中书省,称为行省。明代改行省为布政使司,自后即以省为地方行政区域的通称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明· 魏禧《大铁椎传》

(6) 又如:省元(礼部考试中的第一名进士。因礼部属尚书省,故称)

(7) 通“眚”。灾祸;过失

大省者何?灾省也。——《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

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书·洪范》

乃惟省哉。——《潜夫论·述赦》。王继培云:“省哉,今作眚灾。”

动词

(1) 减少;精简

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礼记·乡饮酒义》。注;“小减曰省。”

省囹圄。——《礼记·月令·仲春》。注:“省,减也。”

省攻伐之心。——《战国策·秦策四》。注:“省,减也。”

省商贾之数。——《荀子·富国》

由父省也。——《史记·吴王濞传》

故圣王之诛也綦省矣。——《荀子·仲尼》

省徭役,减征赋。——《三国志·吴主传》

(2) 又如:省刑(减少或减轻刑罚);省笔(减少字的笔画)

(3) 节约

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省时间;能省的就省;省工;省口(不说话);省陌(亦作“省钱”。把不足一百的钱钞当作一百叫作“省陌”)省衣节食(犹言节衣缩食。指生活节俭)

(5) 免除;非除

哥哥可省烦恼。——《水浒全传》

(6) 又如:这个字不能省;省却(免去;除掉);省罢(裁减;罢免);省可(省可里。省得,免得,休要);省释(免罪释放)

(7) 另见 xǐng

xǐng

动词

(1) 同本义

省,视也。——《说文》

省,察也。——《尔雅》

省其文采。——《礼记·乐记》。注:“审也。”

退而省其私。——《论语》。皇疏:“视也。”

省农功。——《荀子·王制》。注:“观也。”

王省惟岁。——《书·洪范》

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易·观》

(2) 又如:省方(视察四方);省耕(古代帝王巡视春耕)

(3) 检查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日省月试。——《礼记·中庸》。注:“考校其成功也。”

(4) 又如:省心改过(反省内心,改正错误);内省;省牲之所(屠宰、烹饪牛羊等祭品的地方。祭祀前主祭和助祭人要省查祭品,以示虔诚,叫省牲);反省

(5) 探望,问候(多指对尊长)

昏定而晨省。——《礼记·曲礼》。注:“问其安否何如。”

陈子灿省兄 河南。—— 明· 魏禧《大铁椎传》

次日起来,省过贾母,因往 王夫人处来。——《红楼梦》

(6) 又如:省拜(谒见。叩拜父母长辈等);省宫闱(应召入宫探视);省候(探望问候);省晨(早晨问候);省问;省墓(扫墓)

(7) 明白

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8) 又如:省会(喻示;晓喻);省着(知道;晓得);省谕(通知;告知);省得(懂得);省不的(不明白;不懂)

(9) 醒悟

虽然是眼角儿传情,咱两个口不言心自省。——《西厢记》

(10) 又如:不省人事;省得(醒悟);省释(劝化并释放);深省;猛省

(11) 另见 shěng

英文翻译

province; save, economize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2 sing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en3 [海陆丰腔] sen1 sem3 sang3 [梅县腔] sang3 sen3 [陆丰腔] sen3 [客语拼音字汇] sang3 sen3 [台湾四县腔] sen1 sem3 sang3 [东莞腔] sen3 [客英字典] sen1 sen3 sem3 [宝安腔] sen3 [梅县腔] s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景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ʃĭɐŋsriengx/shyank